明朝末年,皇帝昏庸無能、宦官權臣相繼專權,朝廷內部吏治敗壞、黨爭內耗,官員腐化,朝廷外則是天災人禍,道德淪喪、社會墮落、人心思變。各種矛盾紛紛激化,明朝天下一片風雲飄搖。
公元1628年(崇禎元年),一場爆發於山西最後席卷大半個西北地區的大旱終於成為壓垮脆弱的明朝統治的最後一根稻草。陝北人高迎祥自號闖王,連同李自成、張獻忠等人高舉義旗,起兵開始反抗明朝。朝廷聞訊大驚,立即派遣大軍征討,然而由於朝廷內部相互傾軋、權力爭奪大軍統帥連番調換、用人不當,大軍征討一波三折,多有敗績,而義軍卻在艱苦卓絕的鬥爭中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以及采取的每攻下一地必開倉放糧、懲治貪官汙吏的措施贏得了農民的信任和擁戴,人數越來越多,戰鬥力越來越強,而且流竄式的作戰方式使義軍影響的區域越來越廣大,形成一片野火燎原之勢。
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義軍出漢中,折回陝西,謀攻西安不幸於中途遭遇明末名將孫傳庭率軍伏擊,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損失和挫折,闖王高迎祥被俘而死。
經過緊急商議,眾人複推闖將李自成為闖王。李自成,陝西米脂人,幼為牧童、曾為驛卒,原名鴻基,後加入義軍,作戰英勇、頗為膽略,因而受到擁戴。而李自成繼任闖王後也不負眾望,率領殘部“以走致敵”,采取聲東擊西、避實擊虛的策略,連下階州(今甘肅武都),隴州(今陝西隴縣),寧羌(今寧強)。旋兵分三路入川,於昭化(今廣元西南),劍州(今劍閣),綿州(今綿陽)屢敗明軍,擊殺明總兵侯良柱。
崇禎十年冬,圍攻成都多日未克,後折師梓潼迎戰明總兵左光先,曹變蛟失利。遂分道返陝,移師潼關,遭明軍伏擊,將卒傷亡散失甚眾,率部將劉宗敏、田見秀等18騎隱伏於陝西商洛山中。不久,親赴古城(今屬湖北),獲取為明廷招撫的張獻忠資助。
崇禎十二年,與複起的張獻忠合兵破竹溪,移師截斷明軍糧道。後協助羅汝才於香油坪擊敗明總兵楊世恩部。
崇禎十三年,為明總兵左良玉敗於房縣,重入河南,破永寧(今洛寧),斬萬安王朱采。與當地農民軍首領一鬥穀合兵,眾至數十萬,攻克宜陽。進至盧氏,得牛金星,寧獻策,用為謀士。納李岩均田免賦建策,深得民眾擁護,有歌謠“迎闖王,不納糧”
十四年春,移師圍洛陽,得守軍策應破城,執殺福王朱常洵。旋揮師圍開封,數攻不克,南走鄧州,與脫離張獻忠的羅汝才合兵,眾號百萬。後乘明軍四路向河南新蔡,項城調集,遣精兵於途中伏擊,致明軍陣亂敗逃,執殺明總督傅宗龍於項城。
之後,李自成和張獻忠意見不合,分道揚鑣,張獻忠率部貽害四川,建立大成政權,而李自成則於西安稱帝,國號大順,隨後攻破潼關,占領陝西全省。
與此內憂同時,明朝外部也是邊患頻頻,公元1616年東北後金崛起,努爾哈赤十三甲起兵,很快統治整個東北地區,與明朝接壤,隨後相互之間屢屢摩擦,直到薩爾滸之戰,明軍全軍覆沒轉攻為守,陷入被動。之後,後金不斷強大,趁明朝虛弱之際屢屢入侵,同時還出兵朝鮮,使明朝附屬國朝鮮歸降。
崇禎元年,明朝內亂,後金開始將明朝列入獵物名單,隨後屢屢組織大軍入塞侵略,公元1636年,後金改清,同時開始第三次入塞。之後,清國逐漸改變策略,組建蒙八旗、漢八旗,開始正麵向大明發起進攻,但先後為孫承宗、熊廷弼、袁崇煥所構築的寧錦防線所阻,但還是嚴重威脅了明朝首都的安全,同時加劇了數額龐大的軍費負擔,也即變相加劇了百姓的賦稅負擔,更加動搖了明朝的統治根基。
然而,真正將明朝送入墳墓的卻並非這些曆史上的勢力,而是崇禎十四年,於南直隸西部下屬安慶府星夜起兵的神秘徐氏家族,徐氏家族大約興於隆慶十四年(公元1580年),乃是當地豪族地主,擁有萬畝良田,但同時卻不像其他江淮地主那樣保守而是積極經營家族式的商業,很快便發展壯大,經營涉及酒店、鏢局、衣飾、糧食等各個行業,家財不勝計數,以書香傳家,但對外頗為低調,不顯山不露水,即使是當地的官員,也隻是略微知道。
然而就是這個家族,於崇禎十四年七月二十三日夜突然宣布起兵、以“驅韃虜逆賊、興漢唐盛世”為號,以家族秘密訓練的家仆為骨幹組建了一支人數三千的義軍,宣布要推翻腐朽的明朝統治、驅除韃虜侵略、鎮壓逆賊叛亂。
翌日,聞訊的人,無論是大明朝廷、張李政權亦或是清朝王庭都是置之一笑,以為不過一笑料。然而,徐氏家族接下來的作為卻讓所有人為之心驚膽戰!
就在徐氏宣布起兵的第三天,南直隸下轄的鳳陽、廬州、安慶、太平、池州、寧國、徽州7府,及徐州、滁州、和州、廣德4直隸州內同時出現數十支或千人或百人不等的義軍,仿佛憑空出現一般,而更令人吃驚的是,這些義軍無一例外,全部在出現時就宣布以徐氏為主,共襄義舉!於是,在所有人嗔目結舌的注視下,徐氏家族短短數個月內席卷南直隸,占領整個江淮地區,控製了包括今天安徽省、江蘇省西南、浙江省北部、江西省東北部、湖北省東部、河南省南部等廣大區域!軍隊猛增至十萬人,更可怕的是,徐氏家族竟然大肆裁撤明朝統治機構,建立了一套完善高效的行政係統,並且擁有足夠的基層官員,他們居然打下了多少地方,很快就能完全地掌控了這些地方,而且完全使用的是一套與明朝體製不同的政治模式,這種情況儼然就像是一個瞬間出現了一個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