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澈的話給了李文武極大的信心,他一直苦心積慮準備在新能源汽車製造上能夠開天辟地,在華夏國奠定技術引領者的地位,自然也是看重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現在看到傳統汽車廠商的代表也對此表現積極,自然大受鼓舞。
李文武當即追問:BC在新能源汽車方麵的戰略有著由近及遠的詳細規劃,在巴黎車展上,我們看到BC推出新的產品,比如新一代smart fortwo,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在新能源車方麵小型車是一個突破口?
蔡澈的回答很油滑:大家可以看到在大城市裏,緊湊型或者是小型車占主流,另外由於大城市交通比較密集,我們當然希望我們的車輛都是零排放的,而且大城市的行駛距離都比較短,所以相應來說采用新能源的小型車是比較合適的。
其次,在新能源的運用上,戴姆勒並不僅僅著眼於小型車,我們馬上會推出S級插電式混合動力新車型,雖然還不能說它完全是零排放的,但是這款車型百公裏耗油量可以減少到約為3升,這已經是一個很重要的進步了。上周我也試駕了一下新開發的S級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油耗,動力性以及操控性方麵感覺都非常不錯。
李文武覺得不過癮,心癢處難搔,他一直堅定認為,新能源車絕不是在傳統汽車製造上麵的修修補補,而是一種顛覆性的創新,他一直覺得BC等普國汽車生產大鱷,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究和掌握,應該是最有熱衷的,因為這完全是一片新的藍海。所以看到蔡澈總是強調所謂的混合動力汽車,李曉陽有些失望,依然窮追不舍:BC在全球汽車領域是新技術的開創者,在1997年的時候,我們看到了BC最早的氫動力能源概念車,到現在大概是十幾年過去了。兩年前,我們又看到最新一代氫動力車。最近我們看到,奔馳對混合動力和電動車,尤其電動車突然感興趣了,請問您對氫動力的認識是怎麼樣的?氫動力車是否繼續發展?而且您是否還認為氫動力是零排放最終的能源選擇?
蔡澈對此回答道:實際上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隻是在儲能方式上與動力電池不一樣,動力總成部分都是電力驅動。另外,氫動力燃料電池的前景還是非常光明的,但是我們現在也不能說這是唯一的選擇,所以我們在多個方麵並行開發。作為汽車廠商來說,我們要和很多相關的合作夥伴進行係統性的合作,我們的任務就是能夠把車輛技術、動力技術這一部分以最優化的成本開發出來。
蔡澈的回答依然不能讓李文武滿意,在李文武看來,如果BC真的選擇了在新能源方麵進行突破,那麼一定會鍥而不舍猛攻到底的。就好比一百多年前BC的前輩們幹得那樣,不斷地在燃油動力引擎上進行突破。現在看來,BC完全是心不在焉,看似對新能源汽車比較熱衷,但大多是虛晃一槍,並沒有堅定明確的戰略方向。BC的專注點依然在其傳統的車輛製造技術和在燃油引擎方麵的拆拆改改,這樣冠名的所謂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其實受先天限製,是走不遠的。
從那次與蔡澈的談話過後,李文武和兒子李曉陽專門進行了一次深談,父子二人共同的感覺是,歐洲汽車大鱷並未把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看得多麼重要,即使是遠景規劃,現在也僅僅是把其當做市場營銷手段而已,他們完全無法徹底拋棄傳統汽車生產的巨大利益和依賴。或者就帶來幾方麵巨大的問題,一方麵,以歐洲汽車為代表的傳統燃油車的巨大產能轉移和傾銷,會給新能源汽車的萌芽帶來巨大影響,當一輛新能源車的價格並不低廉,而且還需要頻繁充電等這些不利條件擺在麵前,一台中級轎車,現在的價格僅僅是在原來經濟型轎車的高端價位附近,這就非常具備吸引了了。比如BC和寶馬,能夠以三十多萬華夏幣的價格就可以拿到手,這絕對是對華夏國汽車市場的巨大衝擊。
華夏國的傳統汽車製造廠商,會在這輪衝擊下丟盔棄甲,潰不成軍,這是整體產業的被替代,以戴姆勒公司為代表的華夏本土化生產計劃,就是這種產業傾銷的代表,十年之後,華夏國的傳統汽車產業,將是戴姆勒等汽車大鱷的天下。
另一方麵,華夏國剛剛起步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技術發展上獲得了難得的良機,戴姆勒等汽車大鱷的心不在焉和打盹,對新能源動力技術的追逐失去了緊迫感,這是李家父子的機會,所以李曉陽在科研領域,拚了命的渴望追趕時間,渴望造成新的革命性突破。李氏父子也更自信,在華夏國乃至世界的新能源汽車技術革命上,舍我其誰。
然而生活給李家父子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正當李曉陽在科研領域孜孜不倦探索太陽能電池技術的時候,他始終堅信無論是氫電池還是鋰電池,最終都比不過太陽能電池的清潔和高效率低成本。所以一直主攻方向在太陽能電池的能源儲存和效率提高方麵猛下功夫,堅信量變可以引起質變,或許某片新型材料和催化劑的使用,就會讓太陽能電池變成澎湃無盡的動力,讓汽車自由的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