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最後,貴妃接受了黃鶴的建議。
對貴妃而言,這是孤注一擲的決心,當時確實已沒有時間多加考慮,更無法與他人商量。
總之,即便是演戲,也無從敷衍了事,接下來的就是商討置貴妃於死地的步驟。
眾人選出由高力士擔任“殺死”貴妃的角色。
首先,高力士帶著吃下屍解丹的貴妃到外麵,於後院佛堂前,做樣子絞死貴妃,讓她在形式上死於高力士之手。
之後,再於貴妃身上紮針,使她處於假死狀態,再遣人喚請陳玄禮來驗屍。
【十】啊——自我出生以來,我的命運是何等奇妙呀。
生於倭國,年輕時就越過萬裏波濤,漂洋過海,奉仕大唐帝國皇帝,幾次欲返故國卻不能如願。就在我下定決心,將老死此地之際,竟然又遇到或許可如願重踏故土的機會了。
而且,還身負將大唐秘密中的秘密之楊貴妃帶往秋津島的重任。
能躬逢目擊此一秘密會商的,除了貴妃本人,就隻玄宗皇帝、高力士、黃鶴,還有黃鶴弟子白龍、丹龍以及我,七人而已。
除此之外,再也無人知曉這場密會了。
大兄,如你也能懂倭國文字,那麼你將是知道此事的第八人。
我如實以告。
眼見閃閃發亮的尖銳鋼針紮進貴妃那令人目眩的雪白肌膚時,年將六十的我,心中竟也興起了一股情欲。
大家為已經屍解的貴妃穿上衣裳,一切準備妥當之際,“貴妃逝世了!”高力士驚聲尖叫,走進另一個房間。
“我,我把貴妃縊死了……”揮舞著手上的絲絹,高力士淚如雨下,哭喊道。
然而,陳玄禮等人並未解除包圍。
此時,南方湊巧送來荔枝,玄宗皇帝將荔枝擱在貴妃“遺體”旁,一起放在床鋪上,再以繡被覆蓋,安放在驛站中庭,最後由陳玄禮等人前來勘驗。
貴妃“遺體”被裝入石棺,下葬於距馬嵬驛西方約半裏處,某道路北側的山坡地下。
如此安排貴妃的喪事之後,我們一行人方才逃往蜀地。
“陳玄禮以下叛變將士,全部無罪。”其後,玄宗皇帝做出這樣的裁奪。
【十一】開挖貴妃“遺體”的時機遲遲未至。
就在行幸蜀地途中,玄宗皇帝讓位給皇太子。
玄宗皇帝第三皇子李亨,即位為肅宗皇帝,玄宗則成了太上皇。
肅宗於西北靈武登基後,集結胡人、回紇等長城外各族援兵,於隔年收複長安、洛陽。
逆賊首腦安祿山則在肅宗揮師收複失土之前,遭自己的兒子安慶緒暗殺。
安祿山一生的起落,宛如一場夢幻泡影。
據說,攻克長安之時,安祿山已視線朦朧,失明在即。安祿山身體被多種病魔所侵,使他性格狂暴,無人能應付。
傳言他得了疽病,或許身體已有部分開始腐爛。
安祿山欲立年輕的段夫人所生的安慶恩為太子,為另一兒子安慶緒懷恨刺殺。
肅宗皇帝比預期中更早奪回國都。據說,原因出於安祿山上述之事。
玄宗上皇返回長安,是在長安陷落後的隔年,也就是至德二年。
太上皇朝思暮想,一心掛念著貴妃。277原本,太上皇有意立刻開挖墓地,將貴妃搭救出來。然而,我們當初的計劃已因若幹事件而發生變化了。
變化之一,是玄宗皇帝退位為太上皇,由太子李亨登基為肅宗皇帝。
當然,肅宗皇帝並不知情,不知下葬在那石棺中的貴妃依然還活著。
若我們將一息尚存的貴妃挖掘出土,肅宗皇帝必然不快。
長安好不容易才恢複治安,倘若貴妃複生,大唐勢必又將陷入動亂。
陳玄禮不可能安分守己。
另一變化,是安祿山之子安慶緒仍然活著。
誠如大兄所知,安慶緒暗殺生父安祿山,過了三年,即遭安祿山副手史思明殺害。不過,玄宗上皇返回長安之時,他尚在人世。
擔心貴妃萬一報複,陳玄禮再次叛變,誰又曉得,大唐帝國將會陷入何種處境?
總之,當時正是國事紛擾、帝國前途未卜的時期。
比起玄宗太上皇,此刻肅宗皇帝擁有更大的權力。我們無法違逆皇上,擅自挖掘貴妃出土。
如果肅宗皇帝知曉此事,想必會說,就讓貴妃長逝於地下吧。
唯一的方法是避人耳目,暗中挖出貴妃,然後,不動聲色地讓我帶回倭國去。
然而,此事真能做得神不知鬼不覺嗎?
隨著時間流逝,挖墓之事也愈來愈困難了。
貴妃墓地常年有人看守,即使能夠暗中挖出,也絕難拭去挖掘的痕跡。守墓人一旦發現盜挖痕跡,一定會大感詫異而挖出石棺確認吧。
彼時,倘若石棺中不見貴妃遺體,守墓人馬上會發現盜墓之事。到時候,首先要被懷疑的,就是玄宗太上皇。
若不謹慎行事,世人將會得知玄宗太上皇在幕後指使。
若想不為人知地秘密挖掘、運送貴妃的石棺,無論如何,都需借助高力士之力。不過,與馬嵬驛之時相比,高力士現在的心情也好像有所轉變。
高力士似乎反對挖出貴妃,讓她回魂蘇醒。
黃鶴雖稟告玄宗太上皇,不管高力士有何感想,都可挖出貴妃石棺。
然而,玄宗太上皇卻心意已決地說: “不能瞞著高力士秘密進行此事!”
再說,也還得準備遠渡倭國的船隻。
某晚,我被召喚入宮,秘密來到太上皇宅邸。
我到達的時候,馬嵬驛眾臉孔已聚集此處。
玄宗太上皇。
高力士。
黃鶴。
白龍。
丹龍。
以及我,阿倍仲麻呂。
支開閑雜人等後,我們火速展開談話。
“挖出貴妃的時機應該到了。” 滿臉皺紋的玄宗太上皇說道。
親眼看見燈火搖曳映照下的太上皇麵龐,又聽到他的聲音,我猛然察覺,太上皇已經失去昔日打造大唐盛世時的臉孔了。
站在我麵前的,隻是個被自己心事所困擾的老人。
“到底什麼時候挖墳?今晚想跟大家商量。”太上皇說道,“黃鶴,明晚行不行?”
“如果太上皇下令的話——”說畢,黃鶴行了個禮。
“嗯,既然這樣的話——”太上皇回應。
“千萬不可操之過急——”
不待太上皇說完,高力士開口搶話。
“你是說,還太早?”
“是的。”高力士深深一鞠躬說,“現在還不是時候。”
高力士囁嚅地向上皇說明前麵我所說過的理由。
“既然還太早,那什麼時候?你說,什麼時候才好呢?”
“我沒法說。”
“沒法說?”
“沒法說是什麼時候,奴才隻知道,現在還不是挖墳的時機。請太上皇切勿急躁。”高力士說畢,太上皇又將視線移到我身上。
“晁衡,你覺得如何?有什麼看法呢?”
“恕臣——”我點點頭後,繼續說,“臣深切體會上皇的心情,不過,高力士所言,微臣確有同感。”
“到底要聽誰的?”玄宗太上皇提高音量,心懷怨氣地睥睨了我一眼。
“暗中挖出貴妃,先將她秘密藏匿某處,然後不為人知地帶到倭國。如果有這樣的方法,現在就可以將貴妃搭救出來。”我說。
“有這樣的方法嗎?!”太上皇叫了一聲,雙手抱頭,繼續說,“如果有方法,快說出來。我一刻也等不及了,朕要把貴妃從地下挖出來。一想到貴妃這樣被埋在地下,朕就要發瘋了!”
“這個方法,微臣現在無法說得清楚,不過,倒是有幾種可能。”
“你是說,有方法?”
“是的……”我深深低頭致意,再點點頭。
“什麼方法?!”
“恕臣直言前先確認一件事,不知可否請問太上皇?”
“快說!”
“順利挖出貴妃後,太上皇作何打算?”我下定決心,開口問道。
“如何打算?”
“貴妃生還後,太上皇打算和她一如往常地過日子嗎?”
“……”
“太上皇會否改變心意,想暗中藏匿貴妃,期待一次又一次的重逢?或是按照原計劃,由臣護送貴妃到倭國去?”
“……”
“即使和貴妃私下重逢,總有一天,也會暴露行跡。到時候,太上皇有何打算?是否已有覺悟了呢?總之,貴妃挖出後該怎麼辦,太上皇非拿定主意不可。如果打算藏匿貴妃,就必須做好萬全準備。要帶到倭國的話,也一樣。
“微臣絕非要太上皇如何做,而是請您想清楚、下決心怎麼做。不管何時開挖,都必須在萬全準備後進行。”
“唉,”太上皇深深地歎了口氣後,說道,“先說說你的意見,朕聽後再決定。”
我心中已有覺悟,將湧溢的口水咽了又咽,然後對太上皇說:“臣以為,正因打算秘密進行此事,才會讓事情變得如此複雜。”
“你是說——”
“此事不如以公開儀式,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
“此話怎講?”
“首先,由太上皇下旨,命令皇上遷移貴妃陵墓。”
“什麼?”
“原本就因偶發的叛變,馬嵬驛才成為貴妃墓地。墓穴也是臨時湊合而成。如能以移葬為由,另建一座與貴妃身份相稱的堂皇墓地,再將遺體移走,外界就沒有批評的理由。”
“嗯。”
“移葬時,可從石棺中移出貴妃遺體,再以其他適當屍骸頂替就可以了。”
“……”
“大家覺得怎樣?”
“這有個問題。到底何時、如何移換遺體?”
“首先,挖出裝有貴妃遺體的石棺時,先不要打開,原封不動地移至就近的帳篷之中——”
“然後呢?”
“帳篷那兒,閑人不得接近。”
“用什麼理由支開旁人呢?”
“就說太上皇要親自憑吊貴妃遺體,不想讓旁人目睹已腐爛的貴妃遺體。”
“嗯嗯。”
“然後,高力士、黃鶴等少數在場之人,打開石棺,調換遺體,再移葬到其他地方就行了。”
“嗯嗯、嗯嗯——”太上皇的聲音明顯透露出興奮之情。
“新的墓地該設在哪裏呢?”
“驪山華清宮旁應該很合適吧。”
“好辦法!”太上皇欣喜地讚許道。
基於上述這番談話,表麵移葬墓地,實則搭救貴妃的行動,就此決定了。
【十二】乾元元年1,牡丹盛開時節。
貴妃墓地四周,牡丹花繚亂盛開,殷紅的紅玉、純白的白王、紫雲、彩鳳等各色名種牡丹,垂墜得細枝都彎曲了,五顏六色的花瓣正迎風搖曳著。
玄宗太上皇垂坐在樹蔭下設置的禦椅之上,高力士、黃鶴、白龍、丹龍,加上我,並列左右兩側。
另有三十餘名士兵、宦官、隨從等也在現場。
貴妃埋葬此處,悠悠已近二載。
墓地早有四名持鍬男子,等待太上皇下旨開挖。
玄宗太上皇起身,正要開口。
“啊,不,請等一下……”出聲阻止的,是道士黃鶴。
上皇滿臉驚訝地問道:“怎麼了?”
“等一下,等一下。”
黃鶴說完,跨步向前,站在墓地上,若有所思地斜睨腳下泥土。過了一會兒,稟告玄宗上皇說:“此次挖掘貴妃石棺的任務,請交給在下1? 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 ——譯者注和白龍、丹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