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新世紀的第一個年頭。初夏的花城——廣州,到處是鬱鬱蔥蔥,花團錦簇。街道兩旁一排排高大的木棉樹上,大朵大朵的木棉花正在陽光下迎風努放,遠遠望去,恰似一片火的海洋;木棉樹下,柔軟的紫荊花枝條隨風搖曳,盛開的紫荊花瓣兒散發著幽幽的清香;天空中白雲遊動,陪伴著似火的嬌陽;馬路上車輛如織,鐵流滾滾,飛轉的車輪卷起陣陣熱浪;穿城而過的珠江,靜靜地流淌,給這座躁動的大都市帶來些許的清涼,留下無限的暇想。
在東山區一幢大廈的第十九層,一間麵積不大,裝修簡樸的辦公室裏,年輕老板的臉上洋溢著興奮的光,口中連珠炮式地吐出一串專業名詞,正在不知疲倦地,向坐在對麵的一個新入職的東北漢子介紹著自己公司的一切。
“別看我的公司成立時間不長,還不滿三年。但我們的行業那可是朝陽行業。我的公司在東山區,不,在整個花城也是首屈一指。
目前,家行政服務仍然停留在保姆階段。保姆的來源和去向,也都是走職業介紹的老路。雇主和保姆在職介所裏達成協議。這樣的職介路線已經沿襲多年。
我們國家的家政服務才剛剛開始,基本是遊擊戰模式。保姆們一個個都是散兵遊勇。雇主與保姆之間全都是口頭協議。沒有合同,沒有監管,雙方的利益都沒有保障。
這樣的模式和路線是沒有前途的,是不附合今後發展方向的。我敢斷定,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政服務業一定會發展神速。這是大勢所趨,這是時代潮流。
所以,我們的行業是朝陽行業,這勿庸置疑,不可否認!我就是借鑒了國外家政業的經營模式,管理理念,比如東南亞的新加坡,菲律賓等國家,再就是南麵的香港。他們都是走專業化公司的路子,采取的是管家式的經營模式。
因此,我搶先注冊了‘好管家家行政服務公司’。我可以不謙虛地說,在這方麵,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信,你去工商局查一查,到網上搜一搜,看看全花城還能不能找出第二個?!”
坐在老板對麵的趙全勝,被老板演講式的長篇大論忽悠得雲山霧罩,聽得如醉如癡。
這位誨人不倦的年輕老板姓譚。剛剛三十出頭。在一所不起眼的三流大學專科畢業,學的是計算機。
譚總雖然身材瘦小,但非常精幹。前天來麵試時,譚總的那一雙睿智的眼睛,活力四射的精神狀態,以及對事業無限向往的激情,給他留下了深刻印像。
那天,譚總看過他的簡曆,沒有問更多,就熱情地邀請他加盟“好管家”,進入他的精英團隊,出任培訓基地主任一職。按譚總的話,培訓基地那可是保姆的搖籃。是未來家政服務業的希望。
趙全勝雖然對這一行業非常陌生,但他認為搞培訓是自己的專長。在黨校十幾年,幹的也就是培訓嘛。隻不過是培訓的對象,培訓的內容不同罷了。
所以,在譚總那誠摯與肯切的目光下,他同意加盟“好管家”。麵試那天,譚總雖然也介紹了他的行業,他的公司,但沒有像今天這樣全麵,這樣專業。這使趙全勝又接觸到了一個全新的行業——家政服務業。也第一次把‘家政’和‘保姆’聯係到了一起。
……
培訓基地不在大夏內,也不在東山區。而是遠在珠江南岸海珠區的一個城中村裏。
趙全勝手裏拉著一個大大的拉杆箱。裏麵裝著妻子玉蘭為他準備的全部生活用品。包括被褥,涼席,換洗衣服等等。因為公司要求基地主任必須吃住在基地,那裏有來自雲、貴、川、兩湖、兩廣,江西、安徽等不同省份的二三百個大山裏年輕的農家婦女,要經過他的管理與培訓,走進廣州的大街小巷,千家萬戶,為需要她們的雇主們做家行政服務。
基地主任的基本職責,就是要與這些未來的家行政服務員吃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教育與訓練在一起。
趙全勝在公司辦公室一名姓杜的小姐的帶領下,轉了幾次車,在海珠區的西南角上找到了那個叫“葦塘”的城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