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楔子(1 / 3)

楔子

康熙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明永曆帝朱由榔在雲南昆明殉國。清軍大宴三日,歡聲連天。清軍大將定西將軍愛星阿房裏,卻是另一番情景:愛星阿手按長劍,滿臉怒色瞪著麵前一男子。那男子四十歲左右,滿臉胡須讓人看不清容貌,但一雙銳利的黑眸卻讓人不敢輕視。他看著愛星阿說道:“你手按長劍,是要捉我嗎?”聲音沙啞低沉,不怒而威。“是你自投羅網。你一意求死,我又能如何?”愛星阿說到後麵,語轉悲涼。這男子名李定國,是南明的晉王,永曆帝下清朝的第二個眼中釘,卻也是愛星阿昔日的救命恩人,難得的一知己。緬王將永曆帝送到昆明時,愛星阿慶幸沒有他,但現在他卻自動現身,意欲何為不難猜。

李定國微微笑道:“能死在你手,人生無憾。不過在死之前我有一事相求。不是求清朝的定西將軍,而是求我過去的義弟艾星。”義弟,自愛星阿奉旨出征昆明起,他就知道這段友情將成為過去。而現在卻從李定國口裏聽到,百感交集,眼框微濕,沉聲道:“說吧,隻要力所能及,我定當助你。”李定國低頭從胸前掏出一個包裹遞過去。愛星阿接過來,裏麵居然是個嬰兒,詫異的抬頭。“我妹妹的遺孤,永曆帝的小公主。”李定國解釋,眼睛一瞬不瞬盯著愛星阿,“你能幫我照顧她嗎?”永曆帝的小公主,愛星阿倒抽一口涼氣,但隨即想到李芙,那個總是對著自己甜甜笑,軟軟叫著自己哥哥的小姑娘,澀然道:“芙兒做了永曆帝的妃子,她現在怎麼樣,逃出去了嗎?”“死了,生這小公主時難產死的,現在我們家唯一的後人,就隻有這小公主了。”想到慘死的親人,李定國饒是看破生死,語氣也變得悲涼,“我知道這很為難賢弟,但我實在無人可托,稚子何辜!”“不用說了,我會照顧她。”英雄未路,愛星阿不忍再聽,一口應承,“她叫什麼名字?”“國破家亡,哪來的名字?她現在是你的女兒,你取吧。”李定國說著,眼睛死死盯著嬰兒,似要把她的模樣銘記於心。愛星阿也去看那女嬰,恰好女嬰睜開眼,如黑寶石般澄澈清亮的眼睛看向愛星阿,,四目相對,女嬰小嘴一彎,甜甜一笑。愛星阿了忍不住回她一笑,脫口道:“莞寧,我有個女兒叫端寧,她叫莞寧如何?”“莞寧,微笑安寧,還有比這個更好的名字嗎?”李定國抬起頭,笑道:“謝謝你,給了她一個好名字。”愛星阿知他未盡之意,許下承諾:“我會盡力,讓她人如其名。”李定國不再多言,拍拍他的肩膀,飄然而去。

“緣起

康熙十五年,京城外的驛站涼棚處坐滿了人,三三兩兩,各自成群,將所有的卓子全占了。再來了二個人,竟尋不到空桌。為首的是個青年公子,二十歲左右,瘦削高挑,一張端正的臉上帶了幾粒小小的白麻,卻不損英挺。他環顧四周,笑道:“還真熱鬧,竟沒坐處了。”跟在他身後的奴仆也在二十左右,個子不比青年公子矮,隻是出於習慣僂著身子。他環顧四周陪笑道:“爺,靠左邊桌子隻有二個人,要不過去擠擠?”青年公子順著他的目光如炬望去,見左邊桌子果然隻坐了二個人。一個背對自己看不清樣貌,另一個因為東張西望,看得清楚,不過十四五歲的小子,一張小巧的蛋形臉,一雙大而亮的眸子,晶光四射,靈動中帶刁鑽,身著淡青色錦衣,渾身有股驕氣,但因為年幼,不覺討厭,隻覺可愛。見青年公子主仆走向自己,眼睛慢慢瞪圓,更覺可愛。青年公子不由笑了,和氣的開口:“小兄弟,一起坐可以嗎?”青衣少年本要拒絕,話出口卻變了,“好哇,一起坐。”見青年公子坐下,隨既懊惱,捅捅另一人道:“少爺,有人要跟我們一起坐。”這麼可愛的少年居然是個下人,青年公子對那個主人有些好奇。可惜那個主人始終沒回頭,隻是不耐煩的說了一句“隨便啦。”輪到青衣少年不滿意,抱怨道:“少爺,馬路上除了行人還是行人,值得你一直盯著看嗎?話說回來,我們不去太白酒樓喝酒,跑到這個破茶鋪來作什麼?這裏的茶水難喝死了。”見那人一直不理他,提高了聲音嗔道:“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