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菊美多吉工作的地方,他留給大家的印象是貼心人。他是老百姓的貼心人,是同事的貼心人。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隻要找到菊美多吉,他都能盡心盡力地完成。
菊美多吉非常重視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但是,當時的瓦日鄉孟托小學由於經費困難,沒有專門的開水房燒水。無論春夏秋冬,學生們都隻能直接使用自來水。夏天不用愁,但是到了冬天,學生的生活就十分困難了。瓦日的冬天非常冷,許多學生一個冬天下來滿手都是裂痕和凍瘡。這樣的條件下,學生怎麼能夠安心學習?菊美多吉看著十分心痛,苦苦思索解決的辦法。在他多方努力爭取下,最終,由上級部門讚助的太陽能熱水器落戶孟托小學,至此學生們再也不愁用不上熱水了。
凡是遇到讀書有困難的家庭,菊美多吉常常自掏腰包,為學生們交學費和購買學習用品;鄉上幹部職工生活遇到困難時,菊美多吉也會全力相助。他寧願自己的生活緊張一點,也不願意看到身邊的人生活困難。
瓦日鄉原黨委副書記巴登絨布與菊美多吉一樣,患有高血壓。在工作與生活中,菊美多吉關心巴登絨布的病情超過自己。菊美多吉的病情比巴登絨布更嚴重,但是他自己經常忘記吃藥,卻無時無刻不在提醒巴登絨布注意健康,記得吃藥。每次,菊美多吉托人買藥時,都要多帶一份,這是帶給巴登絨布的。而且,巴登絨布給他錢時,菊美多吉都婉言謝絕。菊美多吉對巴登絨布說:“兄弟之間,不需要給錢。”
布日倭村的大尼瑪身患重病,但家庭比較困難,無法承擔高昂的醫療費。聽說這個情況後,菊美多吉四處奔走為大尼瑪籌款。最終,他籌得了一萬元醫療費,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幹部大會上,菊美多吉(左四)認真做筆記
魯村的兩個自然村屬於沙石地,用於灌溉的水渠都已年久失修,無法保證農業灌溉用水。菊美多吉協調縣教育局、廣電局和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籌集經費3000餘元,組織老百姓義務投工投勞,對魯村和木拉自然村3500米的灌溉水渠進行了全麵維修,最大程度保障了農業灌溉用水。
維修水渠時正是春耕時節,為了讓老百姓早日用上水,菊美多吉爬上海拔4000餘米的紮嘎神山,總共待了20多天。水渠維修過程中,菊美多吉還自掏腰包為施工隊和修水渠的老百姓購買茶水。
維修工程結束後,村民們向菊美多吉獻上潔白的哈達。菊美多吉卻說:“修建水渠是我分內的事情,對得起自己的工資、自己的良心和生我養我的這塊土地。”為了慶祝當地群眾從此不為用水發愁,菊美多吉還拿出400元與大家耍起了壩子,跳起了歡快的鍋莊。
菊美多吉就是這樣一個樸實而無私的基層幹部,無論何時,首先想到的是鄉親們和同事們的困難。而他自己的困難,從來都是埋藏在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