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美多吉出生於四川省甘孜州道孚縣木茹鄉格村,畢業於四川省藏文學校美術專業,中***員;最後的工作地點是道孚縣瓦日鄉,任職鄉黨委副書記、鄉長。2012年5月,菊美多吉帶病連續工作16個小時後,突發腦溢血,與世長辭。菊美多吉去世之後,他曾工作過的地方,老百姓為他點燃酥油燈,紀念這位雪域高原的赤子。人們希望酥油燈能夠照亮菊美多吉前行的路,希望他的來生不再如此短暫而忙碌。緊接著,全國的主流媒體對他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報道。
道孚縣位於甘孜州東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的鮮水河斷裂帶,是山地與高原間的過渡帶。道孚古名道塢,曆史悠久。1936年紅軍長征途經道孚,在此建立革命政權。道孚縣平均海拔3245米,全縣有藏、漢、彝、羌、蒙古等16個民族,其中藏族占總人口的91%,是以藏民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區。道孚縣最具特色的是藏族民居,因其藝術性與實用性的完美結合,享譽世界。
五月的道孚,不是草長鶯飛的季節,一望無際的草原還見不到傳說中綿延起伏的美景。草還沒有長,花還沒有開。但是,健壯的犛牛和融建築、宗教文化藝術和民風民俗為一體的道孚藏族民居,構成了一幅幅和諧安寧的生活圖景。
五月的草原,原本是一個美好的季節,但在道孚這片土地上,因為菊美多吉的離去,巍峨的群山和遼闊的草原似乎都增添了一絲憂傷。1979年5月,菊美多吉出生了,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2012年5月,菊美多吉離開了雪域高原。
通過無數個日夜的采訪,從一個個零散的生活片段裏,拚接出了菊美多吉鮮活而豐滿的形象:他是聽話、孝順的兒子,他是妻子心中的白楊,他是愛著孩子的父親,他是同事眼中的兄弟,他是把鄉親們的任何一件小事都牢記於心的好幹部。
是的,菊美多吉生前所做的大都是平凡普通的事:修路築橋、建渠引水、農作物品種改良、牧民定居、藏區教育、幫助老人……但是,這些事情對於當地老百姓來說,都是造福一方的大事。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菊美多吉這位優秀共產黨員的身影。在菊美多吉的工作日誌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備忘錄:
3月1日:翁姆家的小娃兒需要一本新華字典。4月11日:仁孜的醫保本戶名需要到縣公安局重新核實。
5月3日:看望腳傷住院的得吉阿媽。
5月16日:堯日村村支部的圖書架差兩枚螺絲釘。
…………
這些事,的確算不上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在基層工作中,這些瑣事都需要基層幹部牢記於心、親力親為。“群眾有個事,鄉長跑斷氣。”在采訪中,當地人都這樣說。他們的言語和表情中,有惋惜,更有感激。雖然菊美鄉長英年早逝,過早地離開了一直愛戴他的人們,但是,他們感恩於曾經擁有這樣一位紮根基層、深入百姓、任勞任怨的好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