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 太古記錄(1 / 2)

天地未成,萬物皆為渾濁一體裹成一個橢圓球體,無山川水流,無日月星辰地理,素毫無生機地懸停在稀薄的水氣間。

沒有光芒,沒有星辰,無盡的空間隻有黑暗,萬物未曾出生,亦不會死去,隻有時間在不停的運轉這個沉寂的空間,似乎想令其動搖,使其開裂。

如此千年萬年,終於在某一天裏,時間終於推動了一粒火花,一聲巨響這個渾濁的球體就此劈開,盤古將身一伸展,天便漸漸升高,地便墜下。而天地遠處更有相連者,左手執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鑿開。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氣升降,清者上為天,濁者下為地,自是混沌開矣混沌不再混沌,此間孕育出了後人分之為:”金、木、水、火、土、陰、陽,”相容相克的靈力所形成。五星融合一處,塑造著新的生命。

盤古,就此出生。

盤古喜歡新生的世界遠勝初見的混沌,可剛誕生的世界尚很脆弱,隻要稍稍放低手腕,天穹就像要垮塌似地往地麵墜,兩者的邊界在遠方分分合合。他擔憂已截然分開的清濁二氣某天將複歸一體,從此便保持著雙手托天,雙腳踏地的姿勢整整一萬八千年,不能坐臥,也不能鬆懈。

隨著他身軀的不斷成長,天地間原本狹窄的距離,漸漸擴展成幾丈、幾十丈、千裏萬裏,直到永不再重合。

盤古死後,他嘴裏呼出的氣變成了春風和天空的雲霧;聲音變成了天空的雷霆;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頭發和胡須變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體變成了東、西、南、北四極和雄偉的三山五嶽;血液變成了江河;筋脈變成了道路;肌肉變成了農田;牙齒、骨骼和骨髓變成了地下礦藏;皮膚和汗毛變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變成了雨露。

此前大漠荒山之中有一大山名喚“不周山”山中有一龍名為“銜燭之龍”。銜燭之龍掌管人間天地光明,傳說中說它青鱗金鬣,身周護有九重祥雲。天涯海角、宇宙洪荒,隻在它睜開眼時才能籠罩在光明下,當它閉上眼,萬物也就黯淡無光。乃為掌控光陰的尊神。因它能以一己之力光照四野,消弭黑暗。

銜燭之龍年複一年看著山顛的烈焰飛雪,萬物的生死興滅。它和盤古一樣,無盡頭地孤獨,卻不能和盤古一樣,安於長生帶來的、難以磨滅的寂寞。最終它選擇了水邊的一條弱小的水虺,賜它名叫——鍾鼓,將自己的神力和它分享,並用了二千年助它修成應龍。而盤古和銜燭之龍費盡精神造就的世界,正是險些崩潰在它手中。

盤古後,伏羲女媧兩位大神,女媧用其泥土造人,大地開始有了新的生命,大地一派祥和,如此經曆數千萬年,最後伏羲因不滿人間種種率領所追隨他的人登天而去,登天後將眾人度為仙身其封為神,此成天界。而女媧依舊留在人間守護她的子民。

自古以來,有鑄劍一說。各種鑄劍之術存於人界,其中更為以生人魂魄鑄劍而非同凡響,遠古時代天下無數能工巧匠逐漸無數。卻極少人能以魂魄鑄劍,那些上古神兵更是不可輕見。傳說有的劍薄如蟬翼卻能削鐵如泥。

蚩尤更是為以魂魄鑄出上古凶煞之劍所向無敵,與三帝抗衡大敗炎帝。之後此鑄劍之法一直隻有蚩尤後裔知曉,再無他人可知。

以魂魄鑄劍或自願或非願,成為劍中的劍靈,可助執劍者所向披靡,被奪其魂魄強行用法陣引入劍中,這樣的劍煞氣甚重,若不能自控便被劍所吞噬,成為一個嗜血狂魔。

被其引入劍中魂魄無法再入輪回井,無法再經曆輪回往生,非人、非鬼,餘下魂魄隻能承受分離的痛苦受盡無盡孤寂。

上古、鑄劍、魂魄、後裔,鑄就了一把凶煞之劍,名為:“寂炎”。此劍靈力強大是以一仙人魂魄所鑄就,強行引入劍中。故成此把凶煞之劍。此劍通體赤紅,劍格與之常劍有異,劍格如龍頭,劍身刻有上古時代的符文。雖為邪煞之劍卻異常美觀,讓見著不由得對此劍想據為己有之心。

由一偏遠村落時代看守,沉眠與大地深處。期間無數江湖之人為尋此劍來此山間村落,均未得其果,隻得罷去。

如次年複一年,不知道過了多少年,真正的篇章有了新的開始,這把劍不再沉眠與大地深處,一場曆史的宏章有了新的變化。

歲月無盡……長河奔流…………或許隻有沉眠才能換來……一絲的安寧…………也或許隻有……我……還在.…………無盡的……徘徊………………

第二章翠竹村一處由幾處大山圍起的中間有有一座美麗而又安寧的村落,山中翠竹如海,一陣威風吹過遠觀仿佛如綠海翻滾一般美麗。故得此名:“翠竹村”。山上有一瀑布落下,瀑布下麵有一清澈的水譚,這裏是一群孩子們經常嬉戲玩耍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