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集子裏主要收錄的是我在青少年時期寫的詩文以及回憶那段青蔥歲月的文章。
一九八六年七月六日晚,在決定我人生命運的高考前夕,我鬼使神差般寫下了一首詩《鬆花江》,裏麵準確地預見了我自己未來的人生:“然而你何曾想過/那河道竟是九曲十八折”,在那一刻我仿佛知曉了自己未來的命運:“無論命運安排下什麼/你與大海總不能分隔”。近三十年的歲月倥傯流過,我終於發現,自己最初的文學的幻夢原來始終都沒有泯滅——所以才有了把自己的習作結集出版的想法。
這個集子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收錄的是我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寫的“詩歌”。那個時代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初階段,各種思潮泛濫,也是一個孩子從十二三歲到二十二歲經曆青春萌動、迷惘、叛逆的重要時期。人格發育尚不成熟,藝術性就更談不上,但是它比較真實地記錄下了一個革命傳統教育培養出來的所謂“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孩提的純真、不甘的奮鬥、成長的煩惱、青春的迷茫、對朦朧愛情的渴望以及對人生的思索。需要說明的是,由於時代和自身眼光的局限,有些篇什顯得極其幼稚,甚至“可笑”,但我還是把它們選進集子中,權當“立此存照”,留個紀念。鳥兒已經飛過,當然希望天空留下痕跡。
第二部分是近期整理出來的近三十餘年來的部分散文習作,個別篇章曾發表於地方的報紙。需要說明的是其中大部分文章都標注了創作日期或發表日期,回憶童年係列均寫於二〇一二年五六月間。
承蒙大學時代一起朝夕相處的《華商晨報》總編輯、著名作家劉慶撥冗為集子作序,為拙作增色不少,本書中的許多文稿都是在他的鼓勵下創作出來的。好哥們兒時窮早年就讀於吉林大學生化專業,思想深邃,文筆深刻,感謝他為詩歌部分做了精彩的評論,我為一生中能擁有這樣知我懂我的朋友感到幸運。
感謝我的父母,是他們教會了我正直與善良,感謝他們在我幼小的心靈裏植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感謝春風文藝出版社的編輯們付出的勞動,感謝好朋友劉君南、楊東城為本書的出版做出的努力,感謝一直支持、厚愛我的領導、親朋、師長、同學,我願把這本書獻給他們。特別地我要把這本書獻給我的兒子於千賀,希望他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青春與未來。
作者
2014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