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拒絕了。‘聖光’的人多次勸我,他們給我準備了高薪,還可以給我治病。但我拒絕了。我不是怨恨,我隻是不能離開。得有人留下來撐起最後的尊嚴。”
馬卡洛夫坐在廠裏的物料堆放區,百米外就是南布格河,沿河再流一段距離就是入海口。航母去試航了,大部分職工沒活,坐在河堤邊休閑。
眼下廠裏職工的情緒還算穩定,有能力的人都找到了新工作。他們對未來報以樂觀態度的,對‘聖光’更是頗有信心。
這兩年‘聖光’集團給‘尼古拉耶夫’帶來幾千萬美元的收入,讓造船廠一度有起死回生的假象。
現在大毛二毛家,美元的購買力可相當高。一美元就能讓人快快活活,舒舒服服的在莫斯科過上二十四時的好日子。
‘聖光’給‘尼古拉耶夫’帶來美元,還帶來大量商品,又把美元從職工手裏賺走,留下大量時尚產品。
這其中大多數都是‘聖光’旗下的家電,包括冰箱電視洗衣機之類的。其質量和外觀比歐美貨差些,但價格便宜太多,很受歡迎。
隻是職工高興,老廠長馬卡洛夫就高興不起來。
“‘尼古拉耶夫’是紅海軍唯一的航母總裝廠。‘莫斯科’號,‘列寧格勒’號,‘基輔’號,‘明斯克’號,聯盟所有的航母都是我們造的。
這家造船廠建於1897年的沙俄時代,距今已經快一百年了。可現在它卻像個百歲老人,快要死亡了。我我隻怕是它最後一任廠長。”
感歎完畢,馬卡洛夫老廠長蹣跚起身,沿著鋪滿砂石的廠區道路,緩緩離開。他本想再努力一把讓造船廠複興。但‘聖光’卻來釜底抽薪,斷了所有可能。
馬可世環顧廠區,隨意走動參觀。時不時有中方人員跑過,喜不自勝的彼此歡呼。他們就要有一艘真正的航母了,不是過去買回去拆除的爛貨。
偶爾,廠區裏還能看到另外一些人。比如來自弗吉尼亞諾福克海軍造船廠的老頭,又或者是鈕波特紐斯造船廠的老頭。
這種老頭往往帶著十幾人的團隊,饒有興趣的來過去大敵的造船企業探秘。他們話不多,但總能指出蘇係航母設計中的缺陷和不足。
‘瓦良格’號在續建過程中對船體進行了大幅修正,很多意見就來自這批來自美國的特聘專家。
畢竟是造了幾十艘航母,摔了幾千架艦載機的地球一霸,設計和使用的經驗豐富至極。‘聖光’的技術人員不但向毛熊學,更向鷹醬學。
黑前,船廠的河麵上響起汽笛,一艘幾十米高的巨艦完成動力測試,從大海返航。船廠內的中方人員歡喜地的跑向碼頭,迎接海試歸來的航母。
曾經的曆史中,同樣是這批人,前前後後花了十幾年的時間來研究如何設計和製造航母。現在同樣的事情順遂了許多,他們已經參與到具體的工作當中。
“這是從0到1的跨越。”馬可世同樣站在船廠的岸邊,抬頭眺望六萬噸的巨艦緩緩靠近,逐漸占據整個眼眶。他興歎道:“忽然有些期待下一艘會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