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 1)

今年是鄂豫皖邊區著名的立夏節起義、六霍起義勝利80周年,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60周年華誕。在這值得紀念的喜慶之年,金寨紅軍曆史研究會組織出版《燎原星火》一書作為獻禮,我這個親身參加兩大起義的紅軍老戰士,覺得特別有意義。

1929年的立夏節,在中共商羅麻特別區委領導下,在現金寨縣西部地區(原商城縣南部,也稱商南地區)的吳家店、斑竹園、白沙河、丁家埠等10多個地點爆發了立夏節起義。我參加了白沙河攻打民團的戰鬥。起義勝利後,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32師,我參軍成為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此後,我隨紅32師轉戰,在創建豫東南革命根據地的同時,深入到現金寨縣東部和六安、霍山、霍邱等皖西廣大地區,支援中共六安中心縣委發動六霍起義,參加了攻打金家寨、麻埠、流波、西鎮、獨山、霍山等地的戰鬥,取得了六霍起義的勝利,成立了紅33師,創建了皖西革命根據地。雖時隔80春秋,當年起義隊伍不怕犧牲、奮勇向前的英雄事跡,人民群眾歡天喜地、敲鑼打鼓歡慶起義勝利的熱烈場麵,根據地人民唱著《八月桂花遍地開》等革命歌曲,載歌載舞,玩燈唱戲慶祝蘇維埃成立的動人情景,至今仍曆曆在目,令人激動不已。

隨著革命的烽火在鄂豫皖邊區熊熊燃燒,1930年上半年,黨中央決定成立鄂豫皖邊特委,並將鄂豫邊的紅31師、豫東南的紅32師和皖西的紅33師整編為紅1軍,統一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直屬中央領導的紅軍從此誕生。在金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先後組建了11支主力紅軍隊伍,紅11軍、紅1軍、紅4軍、紅25軍、紅四方麵軍、紅27軍、紅28軍相繼在這裏發源和戰鬥,金寨是紅軍的搖籃,也是革命星火的搖籃。1932年9月,我離開家鄉隨紅四方麵軍轉移到川陝,革命的烽火隨著紅軍的到來又在川陝燃起,創建了川陝革命根據地。1934年11月,我的戰友隨紅25軍離開家鄉開始長征,紅軍將革命的烽火帶到了鄂豫陝邊區,又創建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1936年10月,從大別山走出的紅四方麵軍和紅25軍戰勝長征中的千難萬險勝利會師,我和紅25軍的戰友相逢在陝北,而留在家鄉的戰友又組建了紅28軍,堅持了艱苦卓絕的3年遊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紅四方麵軍、紅25軍和紅28軍改編成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的戰場,浴血奮戰,打敗了日本侵略者。解放戰爭中,從大別山走出的紅軍戰士又成為人民解放軍的骨幹和將領,帶領千軍萬馬,英勇作戰,推翻了蔣家王朝,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每當回顧革命從星火到燎原的這段光輝曆史,我就深深感悟到劉伯承元帥為金寨縣革命烈士紀念塔題詞“燎原星火”四個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每當回想起這充滿激情的歲月,我就特別懷念犧牲的戰友,特別思念老區的人民,倍覺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立夏節起義和六霍起義勝利已經80周年,年逾九旬的我感到特別欣慰的是,當年我們革命的理想已經變成了現實。尤其是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突飛猛進的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國家日益強盛及其日新月異的變化,是我們當時想象不到的。因此,我們和子孫後代不能忘記舊社會的黑暗和勞動人民所過的牛馬不如的苦難生活,不能忘記共產黨領導人民鬧革命經曆的艱難困苦和無數先烈的流血犧牲,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太平盛世和幸福生活,堅定不移地跟共產黨走,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

當前,全國人民正緊密團結在以***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前景更加美好。在這個偉大的曆史進程中,我們一定要繼承發揚先烈的革命精神和光榮傳統,矢誌不移,百折不撓,實事求是,改革創新,艱苦奮鬥,勇於奉獻,為加快老區的振興、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鑒於此,《燎原星火》一書的出版很有現實意義和曆史意義。該書較真實地再現了兩大起義的革命曆史,展現了共產黨人的高貴品格和革命精神,說明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深刻道理,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精神食糧。同時,該書記載了革命誌士為人民翻身解放過上好日子而舍生忘死、英勇奮鬥,慷慨捐軀的血染風采和英雄業績,完善和充實了黨史軍史,傳承了紅色文化,對長眠在地下的革命先烈也是一個告慰,是他們的戰鬥和犧牲,為中國革命事業壘起了勝利的豐碑。

紅四方麵軍、西路軍英勇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紅四方麵軍在“肅反”運動中不幸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紅四方麵軍的偉大犧牲和壯麗業績永垂不朽!

長征老戰士

2009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