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血脈來說,我的血液裏流淌著“高貴”,我的祖母是齊魏的公主,十五歲便嫁於祖父——大燕皇帝慕容晉。在那個混戰割據的年代,每個國家都為爭取更多的利益而相互混戰,大燕就是那其中的一員。在那一次最慘烈的六國混戰中,大燕大敗於大苑。大燕滅亡,從此慕容這個姓氏也從大燕的曆史上抹殺。整個大燕皇族也遭到屠殺。外公齊魏的文和帝念及父親和叔叔年幼,便把父親和叔叔接入齊魏宮廷親自教養,所以父親和叔叔才能幸免於難。父親在齊魏宮廷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畢竟他的血液裏還流淌著大燕的血脈,這也為父親以後人生道路的坎坷埋下了不幸。

父親成年之後便遷出了宮廷獨自居住。文和十五年,文和帝去世,太武帝登基。父親同時也失去了最後一把保護傘。而對我而言,父親就是政治的一個代名詞,他讓幼年的我看到了那雙無形的大手怎樣肆意擺布人們的命運,而人們卻無法抗爭。隻能說,這一切而言,都是父親的宿命。

我出生的那天,長安城下了幾十年來都罕見的大雨,仿佛要把整個長安城浸泡起來,路上的行人都走得那麼匆匆。為了讓我順利的來到這個世界,母親拚盡全身的力氣不停的掙紮,父親也因我遲遲不能降生而十分焦急。偌大的慕容府都被焦灼圍繞,直到我的哭聲劃破這份寧靜。那一晚是那麼奇妙,雨夜既然有圓月當空,這一神奇的天象也引得宮廷裏的占卜師的注意。父親說,既有雨又有月,這一切主陰,說明他即將降臨於世的孩子將會是個女兒。果然不出所料,他的孩子的確是個女兒。我的降臨讓整個慕容府終於鬆了一口氣,但這種感覺並沒有維持多久,母親產下我之後便引發血崩,雖然大夫盡了全力,但也沒能挽回母親年輕的生命。

我順利的來到了這個世界,但是卻帶走了親生母親年輕的生命,但幸得我的另一位母親——哥哥的母親對我無微不至的照料,終於也讓我有了一個完整的童年。在我的記憶中,她代表母親的全部,在我所有的記憶中,她才是我的母親。親生母親的逝世也是父親心中傷痛。在我以後的歲月中,曾想過拚湊親生母親的一絲一毫,但是父親並未留下任何蛛絲馬跡,終究成了謎。但是我的到來也還是讓這個家族在蕭條的時期,多了一絲欣慰。

父親抱著還在繈褓之中的我,心中五味雜陳:“我慕容氏雖已亡國,但幸得文和帝愛護,此生幸焉。為家也,妻賢,子孝,今得上天垂親,又得一女。此也乃人生一所大幸,兒女雙全,福祿雙全,有也。這個孩子既是上天眷顧,就取名為慕容有。希望她以後所許所願有也。”

這就是我名字的來源,雖然繈褓之中的我無甚所知,父親對我的殷切希望來詮釋了我的名字。當我走過漫漫人生,回望我的一生。慕容有,也許,如父親所言,得天下貴,有之。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我的出生並不像父親所想的那樣,為這個家族帶來祥瑞。叔叔慕容邈大敗柔然,太武帝盛怒,舉家受其牽連。父親無可奈何,為保住慕容氏血脈,不得不將哥哥送入蠻荒之地以求保住此脈。當時的我還很年幼,對哥哥的印象甚是模糊。隻記得那也是一個皓月當空的夜晚,母親哭得非常傷心,父親在不停的歎氣,而大哭不止的哥哥被父親的心腹言叔叔抱著坐上了那輛奔馳而去的馬車。我曾經以為我們兄妹將從此天各一方,但也許是上天的眷顧,也許是祖宗的蔭庇。多年之後,兄妹再次團聚。哥哥已不再是那嬌弱的孩童,而是刻滿飽經風霜的一位長者。至少因為有了哥哥,讓我在這涼薄的親緣中還有一絲慰藉。

哥哥的離去讓偌大的慕容府少了一絲快樂,父親也不再向以前那樣,和那些朝廷的大臣們對政治高談闊論。父親隻是偶爾看看書,他的書房毗鄰荷花池。每到夏日,荷花搖曳,荷葉隨著碧波蕩漾,陣陣幽香沁人心脾。我最喜歡也最深刻的記憶就屬這片粉色,父親總會在這個時候抱著還在蹣跚學步的我,憂傷的沉思在池邊。懵懂的我不懂那時父親為什麼會那麼憂傷,當多年之後我明白之時,物是人非。

父親愛喝酒,喝到興奮之時還會一邊打著拍子一邊賦詩:“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汩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有時打著打著拍子忍不住流下眼淚,母親也總是安靜的陪伴其右,希望能用一個妻子的美德與溫柔撫平丈夫惶恐不安而又憂思纏身的疲憊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