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五千年(1 / 2)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河,她的名字就叫黃河;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她的名字就叫中國……”

承三皇五帝,啟三代以降。中國:追夢海洋,風帆遠行,乘桴浮海,山搖海傾,絕域遠煙,萬國梯航。黃河:夢歸深藍,東流不溢,洋溢乎四海,溥治於八方。

海洋意識,是一個臨海國家的戰略意識。

中國,改革開放,民族複興,海洋中國正崛起於世界東方。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

久有淩雲誌,重上井岡山。

千裏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

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

2010年5月底,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遠洋科學考察船“向陽紅09”船嗬護著“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從江蘇江陰起航,再一次南下南海去實現中國深藍夢。五千年追夢,中國深藍夢終於指日可待!中華民族在期盼著!

在起航時,在人們期盼把夢想變成現實時,有人找來了***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就在查閱詩詞背景時,才發現曆史竟然有如此驚人的巧合:45年前寫下這首詩詞的那天和今天竟是同月同日——5月30日!

“7000米載人潛水器”項目總課題組組長、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簡稱“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副主任、載人潛水器海試現場指揮部總指揮劉峰,在回顧過去那些不平凡的日子時,十分平靜地做了敘述。

關於該項目立項的初衷,劉峰總指揮介紹說,在一次論證會上,一位院士說過這樣一段話:“世界高科技的競爭,主要表現在上天、入地和下海上。中國對於上天已擁有了成熟的技術,入地也已擁有了鑽探5000米深的技術能力,但下海卻沒有相應的技術和設備,至今依然空白。”

這位院士道出了一個嚴峻的現實,提出了一個挑戰,也表達了中國海洋人的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

2002年6月,科技部批準“十五”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7000米載人潛水器”立項,開始組織全國50多家單位的專家聯合攻關。深潛技術是世界高科技前沿技術,同時也是一個龐大的係統工程,牽扯麵大,涉及的專業多,因而需要聯合攻關。

據劉峰介紹,2009年,載人潛水器經過多家單位的科研人員近7年的共同攻關終於研製出來了。研製完成的潛水器還需要在海裏進行實際試驗,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海試。

在海試過程中,劉峰時常在指揮視頻中對大家說這樣的話:“一定要認真操作,做到萬無一失,確保成功,我們每一次下潛都是在創造中國深潛事業的紀錄。”

既然是海試,就會遇到許多困難,就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甚至是失敗,這都是很正常的。比如2009年在500米下潛時,除了海況不利外,水下聲學通訊係統也出了問題。在潛水器與母船失去聯係的情況下,依然成功下潛。試想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沒有一種信念的支撐,大家沒有經過艱辛努力便輕易放棄了,中國海洋人多年的夙願今天就無法實現。這不是小事,這種輕易放棄甚至可能導致海試在以後相當長的時間裏都無法進行。當然,挑戰困難的前提是一定要經過科學論證,從而做出科學的判斷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