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認為文以治國,武以安邦。既然天下已安,他便奉行“文以靖國”這一理念,果斷的實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通過設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舉,創設殿試,知人善任,厚祿養廉等一係列重大舉措,成為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黑暗局麵,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於後人有稱“宋朝是文人的樂園”的稱譽。因此,宋太祖也被後人視為五代十國野蠻政治的終結者,又是後世曆朝文明政治的開拓者。
趙匡胤還通過采取“收起精兵,削奪其權,製其錢穀”的三大綱領,巧妙的“杯酒釋兵權”“削弱相權”“罷黜支郡”“強幹弱支”“內外相維”“三年一易”“設置通判”“差遣製度”等等,將軍權、行政權、司法權、財政權牢牢控製。一舉鏟平了藩鎮割據武夫亂政的曆史狀況。在他之後,宋朝300年的曆史中從不曾發生大的內亂和地方割據。
這些措施,基本上是穩定了一統之後天下的局麵,狠狠的打擊了那些不軌分子。再加上趙匡胤還重視農業生產,注意興修水利,減輕徭役,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快的,宋朝步入了正軌。但趙匡胤雖然是一位有所作為的皇帝,可他偏重“安內守外”,重文輕武,導致北宋日後“內重外輕”、“積貧積弱”的局麵。他把大量田地賜給交出兵權的將領,又加劇了土地的兼並,使階級矛盾日趨尖銳。
種種手段,趙匡胤自以為內患皆被掃除,於是騰出手來,準備收拾北方契丹。
此時的北方契丹,兵強馬壯,塞外民族,個個出身彪悍,真有以一當十的勇猛,再加上他們身懷妖族血脈,實乃妖族族人,背後有著北俱蘆洲千萬妖族力撐,成了宋朝的心腹大患。泡-書_吧_首-發趙匡胤多次征戰契丹,皆是無功而返。到了後來,怒極攻心,連年戰事又消耗了原本健壯的身體。
終於,他病倒了!
大病之下,趙匡胤將一切軍政人事都交給了趙匡義,委托他的親弟弟幫他處理朝政。當然,趙匡胤還將自己的心腹謀臣趙普給搬了出來,讓他輔佐趙匡義主持上下事宜。
趙普,乃是趙匡胤手下的第一謀臣。作為趙匡胤最信任的臣子,沒有之一了,自從陳橋兵變為太祖成功鋪路之後,趙普開始名聲鵲起。最令他聞名天下的是太祖一統江山之後,提及治國之策,他手持《論語》對著太祖等一幹人說道:“臣以半部論語,可治天下!”
半部論語治天下!
太祖將信將疑之下令他輔政,未曾想他竟然真的將天下管理的井井有條,太祖的許多文治武功,計謀策略都出自此人手中。由此,趙普被視為儒林學子,人界儒家當今領袖。
..............................................................................
話說太祖病倒,弟弟趙匡義白天處理朝政,晚上去萬歲殿探望兄長,兄恭弟謙,一段佳話自此而成。
癸醜日傍晚,天上下著大雪,趙匡義還在禦房批閱奏章。一個太監急匆匆地趕來傳旨,說是奉了皇帝趙匡胤的旨意召他去萬歲殿。趙匡義連忙趕去,隻見趙匡胤在床上氣喘急促,朝著他一時講不出話來,隻是睜大眼望著門外,不知是什麼意思。
趙匡義命令在床邊侍候的太監退出。太監們在門外遠處站著,隻聽見殿內似乎是太祖在和趙匡義說什麼話,聲音隱約,時斷時續,難以聽清。過了一會兒,又見殿內燭光搖曳著映在牆上,時明時暗,象是趙匡義在躲閃著什麼。接著有斧子戳地的聲響,繼而是太祖激動的聲音:“你好好去做!”
這時,趙匡義跑到門口傳呼太監即速去請皇後,皇子前來。皇後、皇子趕來之時,太祖已經死去。太祖隻是年過半百,剛及五十,建立北宋江山不過一十七載,他一場大病竟然駕崩,實在太過可疑,至此引發了天下揣測。
當時許多人認為趙匡義謀殺了自己的親兄長宋太祖趙匡胤,而趙匡胤也因奸人所害,所以才會立下一詭異的遺詔,將皇位傳弟不傳子,讓趙匡義成為了法理上北宋的第二任帝皇。
原本趙匡胤的意外身隕以及趙匡義的意外繼位會引來了天下的又一次紛亂,說不定才剛剛安定幾年的大宋趙氏江山將會分裂,重新迎來割據的年代。可是一個人改變了這場局麵的動亂,矯正了他的軌跡,令他重回正軌。
這個人便是——趙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