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天走後,各方麵麵相覷,看著那被佛門萬佛陣包裹著的大雷音寺如同囚牢。
與此同時,人界掀起了新的戰爭!
...................................................................................
人界又是一場戰爭的爆發。
後周愛民如子的周世宗柴榮死後,他七歲的兒子柴宗訓繼位,是為周恭帝周恭帝即位,由於年紀太小,雖有大臣協助輔政,但後周政局不穩,京城裏人心浮動不知從何處傳起,說世宗昔日大將,統領後周最精銳部隊“禁軍”的趙匡胤預謀造反,奪取皇位。
空穴來風,但有板有眼,一時謠言紛紛。
那趙匡胤,乃是周世宗手下的得力大將,曾跟隨周世宗南征北戰,立下不少戰功周世宗在世的時候,十分信任趙匡胤,派他做禁軍統帥,官名叫殿前都點檢然而,世宗死後,朝中再也無人能夠鎮得住大權在握的趙匡胤,而這個年代臣子弑主,謀朝篡位的例子屢屢發生,這也就怪不得趙匡胤被人指指點點了。
謠言的威力使得後周隱隱分裂,陷於內亂此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世宗一死,後周朝廷正在舉行朝見大禮的時候,忽然接到邊境送來的緊急戰報,說北漢國主和遼朝聯合,出兵攻打後周的邊境後周上下慌亂一團,萬不得已之下,周恭帝不得不命令遭受猜忌,卻是唯一能夠力挽狂瀾的趙匡胤帶兵抵抗,並將兵權交付於他的手中。
趙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調兵遣將,過了兩天,就帶了大軍從汴京出發,跟隨他的還有他弟弟趙匡義和親信謀士趙普。
...........................................................................
當天晚上,大軍到了離開京城二十裏的陳橋驛,趙匡胤命令將士就地紮營休息兵士們倒頭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將領卻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
有人說:“現在皇上年紀那麼小,我們拚死拚活去打仗,將來有誰知道我們的功勞,倒不如現在就擁護趙點檢作皇帝.”
“是啊是啊,皇帝老子那麼小,隻認親疏,不認功勞,我們早就被猜疑了,還不如反了算了,跟著趙點檢,將來若是從龍有功,可謂是一步登天,福蔭子孫後代呀。”
“據說趙點檢出生時天降祥瑞,龍鳴鳳嘯,乃是至尊之相當初世宗若是沒了點檢輔佐,豈能打下如今這片江山?我看哪,趙點檢才是真龍啊。”
眾人議論紛紛,越講越激昂,越聽越是激動,於是便一起讚同了這個意見到了最後,大家夥推出一名官員,把這個意見告訴了趙匡胤的心腹謀臣趙普以及弟弟趙匡義,想要通過這兩人來推動大事的成功。
那個官員到趙匡義那裏,還沒有把話說完,將領們已經闖了進來,亮出明晃晃的刀,嚷著說:“我們已經商量定了,非請點檢即位不可.”
趙匡胤和趙普聽了,暗暗高興,隻是兩人不動聲色,臉上裝作驚恐害怕,在大家夥的*迫下不得不委曲求全,一麵叮囑將領們一定要安定軍心,不要造成混亂,一麵趕快派人告訴留守在京城的大將石守信、王審琦,讓他們早作準備.
而後,趙匡胤手下一起串聯起來,秘密開始了擁立趙匡胤的大計.
這一夜,不隻是其他人不眠不休,實則連趙匡胤本人也徹夜難眠.
帥營之內沒有別人守衛著,唯餘趙匡胤一人呆立他來回徘徊,時而停步思索,時而搖頭擺腦,一臉神色複雜,在強大的誘惑以及伴隨而生的巨大危險麵前,他陷入了彷徨之中.
“大師,真的可以開始了嗎?”趙匡胤突兀的問出了這句話隻是觀遍帥營之內空無一人,他似乎是在對著空氣說話。
“阿彌陀佛,趙施主,時機已到,切莫錯過這天賜良機,抱憾終生啊。”一句句聲音空蕩蕩的不知從何處響起,但卻清楚無誤的傳到了趙匡胤的耳朵之中這聲音,雖然無法探知此人的身份,但從語氣分析卻可以辨別出他乃佛門中人。
“隻是?隻是其他各國也有大教守護,我一旦造反,若是被他們趁機而起,到時勝負難說,天下也要陷入戰亂之中呀。”趙匡胤唉聲歎氣,他的話,似乎是在為了無辜百姓著想,害怕兵連禍結,但仔細回味起來,實則乃是他怕竹籃打水一場空,到時不但被人截胡,付諸流水,是被*入窮途末路。
“趙施主放心,此時各教暫時無力幹預人間戰事,所以我等才要你趁著這段空暇出手,成就霸業若是錯過,日後恐怕再無機會,施主就要蹉跎一世了。”終於,在趙匡胤的旁邊出現了一名僧人,錦衣袈裟,慈眉善目,言行舉止好不風度翩翩但若是有修道人能夠看穿他那金粉裝點,佛光修飾之下的真實麵貌,卻可發現這人長相著實不佳,甚至有一絲*邪浮現,實在無法同佛家高僧聯想在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