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卷 禍水 ] 第一節 陌家孤孑人(1 / 2)

一灣清潭碧波漣漪,風光旎絢,一抹煙熏藍佇立在旁,青絲飛揚,憑添幾許哀傷。

「陌離,你終究不屬於這周武天朝。皇宮之大,也無一處立身之所。」淺淺呢喃,彎彎月眉皺出幾許哀傷與絕望。

「聽天由命吧。」一字一句,堅定與哀愁在絕美的臉頰鋪展開來。

仁治二年,高宗病逝。

大唐天朝舉國哀悼,高宗氣絕前立下遺詔「今大唐天子駕鶴,然太子年幼,故令皇後聽政,與朝臣共同輔佐太子從政。」

是年,年僅五歲的仁宗,便拖著弱小的身軀,高高坐在朝殿上,聽著朝臣的奏呈、照著武太後的旨意下詔。

仁治三年,武太後廢太子,持玉璽登基,改國號為大周,自號周武大帝,年號武周。{注}

武周元年一月,方才登基一月的周武大帝頒布新國法,廢除後宮,宮中妃子皆驅逐。

國法一出,天下皆震,有讚同之,有反對之。

讚同者,稱周武大帝一代明君,此令一頒,一來可免除宮中繁重的開銷花費,二來可讓宮中妃子不至於深居宮中坐待年華老去,出宮後可尋一好人家嫁了,平平靜靜、安生的過下半輩子。隻是,此類人還有第三沒說。

那便是宮中妃子多為國色天香,再不濟也容貌可人。世人皆聽聞宮中多美人,早已垂蜒已久,此刻周武大帝下旨廢妃,宮妃勢必流落民間,那些喜好美色之人,豈不樂哉。

反對者,本對周武大帝篡位深惡痛絕,如今更是連老祖宗立下的宮妃一世居宮的規矩都改了,怎讓人不憤聲怨怒。

當下便有數位朝臣聯名上書,奏請大帝收回聖旨,保留先祖留下的規矩,否則以死諫言。

周武大帝震怒,對傳報的內侍道「既然他們那麼想死,那本尊便成全他們。午門斬立決!」將那幾位對先帝忠心耿耿的朝臣斬首示眾,其餘臣子方才按奈住進諫的心,無奈的看著周武大帝頒布新國法、設立新官職、調整稅率等。

表忠心被殺的幾位重臣中,有位叫陌齊的軍機使{注},陌齊執掌軍務,手握重權,對先帝高宗忠心耿耿,屬於大唐死忠,本就對周武大帝甚多怨言,隻是礙於君臣本分不多言而已,但在正朝中卻處處與周武大帝針鋒相對,反駁其言論。

周武大帝原本就將其視為眼中釘,恰巧陌齊為新國號、國法出頭,便順手除掉這心頭上的肉刺。陌齊,可謂死得其所,也死得不值。

同年四月,宮中妃子皆收拾行囊與珠寶首飾,帶著身邊忠心的丫鬟離開居住了甚久的皇宮,有不舍者,回首相望,眼眶濕潤。也有不屑者,足出皇宮,傲然而去。

不舍者,宮中居住多年,有前帝之妃,也有先帝高宗後妃,畢竟生活了那麼多年,宮中院落殿閣每處角落每朵花草,都傾注了她們的心血。

宮闈中的爾虞我詐、明爭暗鬥了許多年的妃子,在這離去的一刻,也語氣溫和、似情深交往多年的友人惺惺惜別,更有甚者幡然醒悟,自嘲自己浪費青春與熱情揮霍在這虛無的盼寵與爭鬥中。

不屑者,高宗在位時選入宮中的妃子,有些未得高宗寵幸,有些被逼進宮。如今能逃離這深宮別院與那一城的幽冷與陰暗,重獲新生對於她們來說,怎能不高興。

畢竟,能重新開始生活,是件好事。

但對陌離,卻隻是痛苦的延續。

玄龠門。

一尊高傲的身軀凜然戰立在高高的青石城牆上,冷漠地看著腳下後宮妃子從城門群湧而出的人流,望著她們臉上或喜悅或懷念或哀愁的神情,那抹孤傲的身影一直冰冷著。

身旁踱來一身著黑紫色軍衙裝男子,枯瘦的臉上隱藏不住的傲慢與冷漠,「聖上,那陌家要不要來個斬草除根?」說著手比劃了一個斜劈的動作。

那襲高貴與冷傲的身軀微微一顫,英氣的聲音從口中飄出「那陌齊一家不是都死絕了麼?」陌齊一家在被斬首後便被周武大帝隱藏於世人的暗殺組織滅了滿門,此時那男子的話,讓周武大帝有些詫異。

男子微躬身道「陌齊在都城中的家人確實是被殺盡了,但惟獨剩下一人。」

「還有誰?」周武{注}眼中閃過一絲殺氣,居然能在她手下的暗殺組織下逃脫,這怎能不讓她有些氣惱。

「陌齊的妾室所生的女兒,因為是旁室,而且在她八歲那年便進了宮,所以陌家族譜上並沒有記載,這個消息還是從陌家一位老仆人的口中得知的。」一口氣說完,男子便不再言語,微閉著雙眼,似在閉目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