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朦朦亮,宋靜就醒了。睜開眼,頭頂是瓦片蓋的屋頂,床的兩步遠就是房間門,這個房間除了自己身躺的這一土炕,就隻有一個用來放衣服的小櫃子,很小,但是宋菁已經覺得很滿足了。
在21世紀的自己因為車禍已身死,現在能夠以另外一個生命生活在這個古代的小家庭中,已經是萬幸。
宋靜現在所在的南河村位於臨安縣轄內,從臨安縣出發,坐馬車三天就可以到達京城了。所以雖說不上多富裕,但是南河村並不是什麼窮山僻壤的偏野山村。
在南河村,宋家是比較特殊的存在,因為宋老爹宋河山是一個舉人老爺。宋河山要去考舉人那一年,宋父重病去世,為看病把家裏的積蓄也耗盡了。家裏長輩就隻剩下宋奶奶,那時宋靜的娘宋劉氏剛生了宋靜的大哥宋銘。
據宋奶奶說,那時日子過得苦。所幸有南河村的父老鄉親,湊錢資助了宋河山去考舉人。
才有了宋河山這個舉人身份。
宋河山兩次考進士未果。又感念鄉親們在困難時候給以的幫助,遂在村裏開了私塾。收取少許的束脩。南河村及附近村落的娃娃們有了讀書的機會。
好些年過去,宋家陸續又有了閨女宋靜和幺兒宋戈。一家人生活越發和樂融融。
宋靜才回想到這裏,外麵傳來了洗刷鍋碗的聲音,是她這輩子的母親宋劉氏,在準備早飯了。
宋靜麻利的從床上起來,稍微折好自己的小薄被,穿好衣服,就出門洗漱去了,得幫著宋劉氏準備早飯的。
“靜兒起來了?先等等,水開了,用溫水。”宋劉氏坐灶前邊看著火邊擇著菜。對家中的小閨女,宋劉氏總是偏心幾分的,有條件的情況下總想著要嬌養著一些才好。
宋靜眉眼彎彎地笑著,蹲下來先幫著宋劉氏擇菜。她已經習慣了這些農家日常。
宋家的早飯吃得比南河村的早。六口人圍著一張方桌吃飯。
早飯是野菜粥配饃饃,還有兩碟宋劉氏自製的農家涼菜,一種類似鹹菜的醃菜。
相對現時很多家庭多是一日兩餐,宋家一日定時三餐。宋靜表示滿意,隻是怨念什麼時候可以頓頓吃肉。
坐她旁邊的宋戈小朋友也一副怏怏的樣子,拿著個小勺子扒來扒去,卻總不見碗裏的粥少。似乎有著跟她一樣的怨念。
“咳!好好吃飯,這是做的什麼怪樣子。”宋河山看不過眼小兒子一大早就萎靡不振的樣子,板起臉瞪了一眼。
“知道了爹。”宋戈小朋友乖乖地扒了兩口又停下了,小嘴一癟,想著昨天的蒸蛋羹,更覺得今天的早飯不堪入口了。
宋奶奶看著慢吞吞吃著的小孫兒,掰了一半饃饃塞小宋戈手裏,有大人促著小孫兒總會吃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