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黎山老母指點迷津樊梨花下山救父兄
一座虛無縹緲的山巒。
朝陽剛剛從山的背後爬上來,把玫瑰色的朝霞扇麵狀地在山的正麵鋪陳開來,使繚繞在山間的雲霧顯得格外妖嬈,格外迷人。
雲霧之中,隱隱地可以看到一座道觀,在玫瑰色的朝霞和五彩繽紛的雲霧中時隱時現,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當朝陽從山的背後完全升起來的時候,從那半山腰的道觀裏走下兩個人來。她們一邊走一邊親切地交談著。
走在前邊的是一個年輕漂亮的道姑樊梨花,緊跟在她身後的便是在道教界鼎鼎大名的仙長黎山老母。
快到山底的時候,樊梨花停住了腳步,伸手攔著黎山老母,說:“師傅,別送了。您請回吧。”
黎山老母抬頭看了看眼前漫漫的山路,一揮手說:“為師再送你一程。徒兒,為師很舍不得你走的,但時下國難當頭,為師不敢有所怠慢。為師已經算定,將有一番大事業在等著你,我怎麼能把你留在我身邊?是龍總歸要放進大海,是虎便放它回山。”
樊梨花說:“師傅,什麼事這麼重要,一定要徒兒下山呢?”
黎山老母歎了一口氣,說:“咳,為師好好對你說吧。現今,西番哈迷國正大舉侵犯大唐邊界,到處狼煙滾滾,民不聊生。大唐皇帝龍顏大怒,立即召集群臣商量對策。滿朝文武,群臣激昂,紛紛要求掛帥出征。皇帝經過縝密考慮,最後拜久經沙場的老將薛仁貴為征西大元帥。薛仁貴率領二十萬大軍一路殺奔西域,但在鎖陽關那裏遭到了哈迷國大元帥蘇寶同的頑強抵抗,並采取欲擒故縱的伎倆,將薛仁貴圍困在鎖陽關。出師不利帥被困,常使英雄淚紛紛。薛仁貴連忙叫人突出重圍,飛報皇上。大唐皇帝李世民聽了,大叫一聲‘氣煞朕也’,叫人把他的戰袍拿來,把戰馬牽來,他要掛帥親征。這時,一員小將快步跑進大殿,磕頭便拜,然後高聲說:‘不勞皇上親征。小將一為報國,二為救父。不殺敗哈迷國的逆賊,我誓不回師。’李世民一看,原來是薛仁貴的兒子薛丁山。他拈著胡子說:‘嗯,果然將門虎子。好,好,朕拜托你了,替朕出征。朕拜你為征西二路大元帥。’薛丁山謝恩後,帶上他的小哥們,一路呐喊著殺到鎖陽關,一舉擊敗了蘇寶同,救出了老元帥,然後和老元帥合兵一處,向西挺進,現在已經殺到寒江關了。”
樊梨花靜靜地聽著師傅對她講述戰況,但當她聽到大唐軍隊殺到寒江關時,立即說道:“師傅,寒江關可是徒兒的爹爹在那兒鎮守啊。我不願意看到爹爹和唐軍隊對抗。師傅,現大兵壓境,我可怎麼辦啊!”
黎山老母說:“這就是為師要你下山的原因。為師知道,寒江關由你父兄為哈迷國鎮守著,而寒江關是唐軍西進的必經之路。你父兄和唐軍必將有一番廝殺。這勝敗嗎……,已經是明擺著的了,你的父兄肯定不是薛家將的對手,到頭來……。梨花,為師經過慎重考慮,覺得你必須下山,去說服你的父兄棄暗投明,歸順大唐,並力征西,建功立業。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樊梨花低下了頭,深深地思索著:“徒兒盡力照師傅的話做就是了。不過,我父兄性情剛烈,他們不聽我的怎麼辦?”
黎山老母雙手合十,默默念了幾句偈語,說:“苦命的孩子,你前方將有一場血光之災,但無論如何你也是躲不開的。”
樊梨花說:“師傅,能對徒兒明說嗎?”
黎山老母莫測高深地說:“天機不可泄露。”
樊梨花見師傅這樣說了,也就不再追問。
又走了幾步,黎山老母突然歡顏悅色地說:“梨花啊,現今,你已經到了婚嫁的年齡,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你也該找一個如意夫君了。”
樊梨花羞得滿臉通紅,低著頭說:“師傅,徒兒一輩子也不成婚,終身跟著師傅修行……”
黎山老母說:“嗯,別說傻話。讓你成婚,也是為師的意思,難道你不聽為師的了?”
樊梨花急忙分辯說:“徒兒可以不聽別人的話,還能不聽師傅的話嗎?”
黎山老母滿意地笑了笑說:“哎,這就對了。為師已經為你算好,你的郎君可以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樊梨花說:“誰?”
“大唐二路元帥薛丁山。”
“他……”
“薛丁山人品出眾,武藝高強,在鎖陽關就是他戰勝了蘇寶同、飛鈸禪師和鐵板道人,救出了父親薛仁貴,大振了唐軍的軍威。為師算定,雖然要經過七災八難,但你與他終將成為夫妻。”
樊梨花說:“這……,這叫徒兒兩難啊。徒兒的父兄和薛丁山是敵對的雙方,叫我怎麼和他成婚呢?”
黎山老母堅定地說:“為師已對你交代明白了。師命不可違,去吧。”黎山老母使勁將樊梨花推了一把。樊梨花站立不穩,沿著陡峭的山坡軲轆軲轆地滾下山去。當她站起身,抬頭往山上眺望時,她看見黎山老母站在雲霧之中向她揮了揮手便隱藏在嵐氣之中了。
樊梨花拍打著身上的泥土,向黎山老母消失的方向作了個揖,說:“徒兒記住師傅的教誨了。徒兒下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