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往事(2 / 2)

“當然知道。”

魏晟點了點頭,繼續說道:“陛下代前梁,開創大晉之初,天下風雨飄搖。烽煙四起,諸侯並立,皆以誅逆之名義,起軍反叛。陛下在北地經營甚廣,亂象才起旋即被平定,可楚王李應龍、吳王李應崇,皆是梁朝的同姓諸侯王,他們在吳楚兩地經營甚久,起兵互相呼應,北上之軍勢威猛。”

“尤其是以吳王李應崇為強勢,盡起當年滅吳之精銳大軍。二十萬被甲執兵之士,後有江東、江南富庶之地支撐,北上三日過大江,七日克淮安,半月定徐州,西進中原,神京震怖……”

“當時,神京城上至王公大臣,下到黎明百姓,都真是覺得吳王來勢洶洶,大晉支撐不長久。陛下英明神武,親率神衛軍,並中原兵馬,於許都與吳王決戰。彼時,陛下所率之軍,僅五萬人。你可知,陛下是怎麼靠五萬人打贏吳王的二十萬大軍的?”

“知,神衛軍大發神威,兼吳軍士兵不忿吳王,臨陣倒戈作亂。陛下親率神衛軍,一戰而下,斬李應崇頭顱而歸,吳地傳檄而定。”

“嗬……世人都是這麼說的。”魏晟笑了一下,又繼續說道:“但知道隱情的又有多少?當年,我臨危受命,在徐州未破之前,就秘密來到了江東。我聯係上了江東各大名門、世家、豪強,隻用了十天時間,就讓他們站到了大晉這邊。吳地世家開始發力,他們趁虛作亂,殺進王府,殺了梁朝的留守官員,斷了李應崇的後勤,還在吳王軍隊中,號召吳地士兵放下武器歸鄉。”

“於是,短短半月,先前軍威浩蕩,仿佛能夠一戰下神京的吳王軍,就這樣分崩離析了。許多士兵,陣前倒戈,與神衛軍一同兩麵夾擊李應崇的忠誠嫡係,致使他脆敗。”

“而我說服吳地世家,反了李應崇所用到的,就兩項:一是吳人對梁朝的仇恨,二是臨行之前,陛下交給我的密詔。”

“密詔上說,說若吳人願助大晉反了李應崇,就支持吳國複國。”

“複國之事,正中吳人之心。更兼,李應崇那時當了十五年吳王,一直是以征服者的姿態對待本地世族的。他手裏握有當年梁朝平吳留下來的精銳,更兼有中央王朝的支援,吳人不敢妄動,但心中不滿卻日益積累。而當時,平吳梁軍逐漸老去,威懾大不如前,少有精銳,更是被他帶往北方……這些事情,都讓他們迅速下定了決心,甚至算是一拍即合了。”

“但是……現在並沒有吳國。”

周煜聽著總督大人的講述,倒是沒說什麼話。這些消息,他曾經在官場上,也都是有過聽聞的,但總歸不如魏晟這個當事人講得清楚。

“陛下食言了,未讓吳國重新建國。彼時,吳人險些暴亂。還是我,跟他們談了許久,廢了不知多少口舌,冒了不知多少次被他們殺頭祭旗的風險,才將他們給勸下來。”

周煜不得不稱讚道:“總督大人盡心為國,立有大功。”

“但也埋下了禍根。”魏晟歎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