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言
我想在這篇弁言裏談三個問題:一是這本小書的特點,二是我與梁啟超的緣分,三是關於梁啟超其人(這對閱讀本書大有裨益)。
梁氏的許多文章文白相間,有時還畫雜以俚語、韻語及外國語畫,但無論是刊印發行的《梁啟超文集》還是網絡上一些梁氏的文章,極少有加注的。現在看來,不太好讀。為方便閱讀,我在那些可能影響閱讀的地方加了簡注。這算是本書的一個特點。
梁啟超是廣東新會人,他文章裏有些詞畫外人畫看不懂,可能屬於他家鄉話裏的詞,比如畫圈笠畫之畫笠畫,畫磨礱畫之畫礱畫,畫藻溉畫等詞。畫笠畫是關禽的籠子,畫礱畫是去稻殼的農具,而畫藻溉畫一詞,一般詞典和《辭源》裏俱無,上網搜也不見解釋,隻見一處使用,根據上下文推測,可能是南方農事詞,指用水衝著糞肥灌溉。
梁啟超介紹斯巴達人尚武,寫道:畫其母之送子從軍也,命之曰:‘祝汝負椐而歸,否則以楣負汝而歸。’畫斯巴達母親的意思大概是要兒子要麼持杖(椐)榮歸,要麼戰死用木板抬回來。畫楣畫通常指門上橫木,門上橫木比屍體還重還窄,是不適合抬屍體的。有些地方也稱簷口椽端的橫板為楣,用這個意義上的楣抬屍體還差不多。
梁文中的僻字怪字,絕大部分是異體字和通假字。比如畫榱棟崩折畫的榱同椽,畫恫哉恫哉畫的恫同痛,畫頫首畫的頫同俯,畫鳩工畫的鳩同糾,畫駘背畫的駘同鮐等。另外,還有些詞雖不生僻,但與現在通常的意義不同,也加了注解,比如畫氣息才屬畫是還剩一口氣沒斷,畫獨立之國畫是獨處一隅與他國無競爭關係之國。
有些詞可能是當初作者的筆誤。比如寫遊覽威士敏士達寺(即威斯敏斯特教堂),畫入門西便,劈頭就是那廿四歲做大宰相的威廉比特遺像畫中的畫入門西便畫,很可能是畫入西便門畫。另外,畫血輪畫是血球的舊稱(泛指血液),畫來複畫是星期的舊稱,也都標注了。
畫篁辱畫一詞可能係梁氏自造,大約是用竹條抽打侮辱的意思。
畫昔有路衣沙奴之野蠻,見果實累累綴樹上,攀折不獲,剛以斧斫樹而捋取之畫一句的畫剛以斧斫樹而捋取之畫,許多版本都這樣斷句。這樣斷畫不成話畫——不合語法。可能應該這樣斷:畫剛以斧,斫樹而捋取之。畫意思是把斧畫剛畫了,砍樹捋取。畫剛畫是磨使鋒利的意思。我鄉方言裏,畫剛畫既指磨鋒利,還指刀具淬火加鋼。有一則童話,其中的大老虎說:畫我到南山剛剛牙,回來吃你姊妹倆。畫這個畫剛畫就是磨的意思。吾鄉說畫鍘該剛了畫,是說鍘刀鈍了,該淬火加鋼了。
中國人可分四種。第一種,不知道梁啟超是何許人也的人。大約在一九九九年,一次餐敘中,有一位非常知名的女演員。朋友們談及我寫的一部二十集的電視劇本《一代名流梁啟超》,那位心直口快的女演員立即來了職業敏感:畫梁啟超是男的還是女的,如果是女的可不可以讓我出演?畫此女演員即屬第一種中國人。
第二種,隻知梁啟超參加過戊戌變法的人。每一位受過中等教育的中國人都屬於這第二種人,因為中學曆史課必講康梁戊戌變法。第二種中國人不少,可是可能很少人注意梁啟超當時多大歲數——他當時年僅二十六歲。
第三種,還知道梁啟超是中國新聞史上的辦報大家、言論巨人的人。讀過大學本科新聞學專業的中國人才能成為這第三種人。他那畫筆鋒常帶情感畫的文字曾經風靡一代人。用嚴複的話說,當時梁任公鼓吹改良則天下皆言改良,梁任公倡言革命則天下群起革命。所有的中國新聞史教材都對梁啟超的言論生涯表現出無與倫比的神往。
第四種,讀過梁啟超傳記的人。這種人,不僅知道梁啟超的性別,知道他參加了戊戌變法,也知道他是言論大家,還知道梁啟超一生其他聳動當時的偉大事跡。
作為本書的編者,我大約十六歲以前屬於第一種中國人,十六歲以後進入第二種中國人的範圍,二十六歲以後進入第三種中國人的範圍,三十四歲以後進入第四種中國人的範圍。
梁啟超,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別署飲冰子、飲冰室主人、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等。廣東新會人。七八歲時,他就能以畫寫字狗耙田畫對鄉裏長老的畫飲茶龍上水畫,以畫烏龜石上行畫對長老的畫白鶴田邊立畫,被鄉人譽為神童。八九歲應縣試,梁啟超列名縣案首,即全縣第一名,受到縣令大人的單獨接見。十二歲上他考中秀才,相當於今天的考上大學;十七歲中舉,相當於今天的考取碩士研究生。
中秀才後,省學政大人(約等於省教育廳長)接見幾位少年及第者,以表格外垂青。當此之時,十二歲的梁啟超跪求學政大人為祖父七十大壽題寫壽語以表孝心而榮門楣。三品大員的學政大人驚喜梁啟超過人的聰明與孝心,欣然寫下數百字的祝壽語。十二齡童中秀才,三品大員寫壽語,一時傳為佳話,轟動四鄉。這是梁啟超一生許多戲劇性經曆的第一次,也是他人生畫卷卓異非凡的第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