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亮了。

剛下過一場雨,灤河的水漲了不少,薄薄的霧從河麵上蕩開來,遠處近處的村子就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紗幕。

某個村子上一戶人家的雞叫起來,很快全村的雞、相鄰幾個村子的雞都叫了起來。嘹亮的雞啼聲裏,草房屋頂上升起了一道道炊煙。

靠河最近的這個村子叫大黑坨,是河北省樂亭縣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

太陽升起在草房屋頂上的時候,一個六七歲的男孩子牽著祖父的手,走出了大黑坨子村。

他們走向了另一個村子,那個村子叫黃瓜口,離大黑坨村不遠。

他們進了村子,往北走,不遠就聽到了朗朗的書聲從巷子裏傳過來。

這是單子鰲老先生的私塾裏的學生在念早課了,

祖孫倆進了學堂,站在門口。

單子鰲老先生迎出來,當祖父的忙讓男孩子給先生躹躬。

先生問:是大黑坨子的?

祖父答:“是。單先生,我是李如珍,這孩子是我孫子。”

先生問:“幾歲了?”

男孩子自答:“七歲。”

祖父又補充說:“光緒十五年十月初六生的。”

先生問:“認得字麼?”

祖父答:“從三歲起就學著認字了。五歲時讀《三字經》、《千字文》,這些都背過了。”

先生問:“跟誰學的?”

祖父答:“我初通文墨,給他開了蒙,學得皮毛,所以投先生門下,求先生……”

先生擺擺手,問男孩子:“你能背一段千字文嗎?”

男孩子背過手,背誦起來:“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一口氣把千字文滾瓜爛熟地背了下來。

先生頷首笑了:“好好好!”

又問:“叫什麼名字啊?”

祖父回答:“學名還沒起呢,還是請先生賜個名字。”

先生略一思考說:“那就叫李耆年吧,字壽昌。”

祖父忙拉著孫子施禮:“謝過先生!”

從此,這個名叫李耆年的孩子,就成了單子鰲私塾裏的一個學生。

這個李耆年,就是後來的革命先驅李大釗,字守常。

因為他入學前受過祖父的啟蒙,所以一入學就跳過了蒙學階段,直接和比他大得多的孩子一起讀《四書》、《五經》了。

他年齡雖小,讀書卻很用功。晚上放學回家,祖父又在燈下考察他一天的課業。

李大釗是個苦命的孩子。

他的父親名叫李任榮,是個讀書人,在李大釗出生之前,就因肺病去世了。母親因為傷心過度,在生下他一年多的時間,也撒手人寰。

他是靠年邁的祖父一手拉扯大的。

說起來,這個祖父也本不是他親祖父。李如珍也讀過書,早年在東北經商,五十多歲才回到故鄉,在家鄉置了百十畝地和房產,因為沒有兒子,就把侄子----也就是李大釗的父親李任榮過繼為子。他早年曾做過科舉夢,這個夢一次次破滅之後他就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聰明伶俐的小孫子身上。他要傾盡心血把孫子培養成光宗耀祖的讀書人,所以對孫子的要求非常嚴格,不準他外出看人賭博耍錢,更不準到外邊罵人打架,隻要他讀書,三更燈火五更雞,從不姑息。

每天淩晨,雞叫兩遍,李大釗就早早起床了。爺爺早在炕上放了紅漆小桌,等著他把筆墨、硯台、書本放在小桌上,一天的早課就開始了。那個時候,爺爺是十分嚴厲的,爺爺的嚴厲讓全家的氣氛緊張起來,李大釗甚至不敢看爺爺那雙威嚴的眼睛。隻有家裏養的那隻大狸貓不理睬爺爺那一套,炕桌一放它就喵喵叫著鑽到桌子底下來了。大狸貓是李大釗的玩伴,讀書讀累了,他就偷偷把手伸到桌子底下去,跟大狸貓玩,揪揪它的耳朵,摸摸它的爪子。大狸貓就伸出帶肉刺的舌頭,添他的手心,或探出爪子撓他的腳丫,撓得他癢癢的。爺爺隻要一發現他走神了,就威嚴地咳嗽一聲,李大釗急忙把注意力集中到功課上去。

可是等到早課一結束,孫子抱住爺爺的脖子撒嬌,爺爺立刻就恢複了慈祥的模樣,拍拍孫子的小腦瓜:“好啦,出去玩一會吧。”孫子還沒出門,他又囑咐:“記住啊,別到廟後頭看賭錢的,也別去看扔坑的,就在院子裏玩吧。”

李大釗答應著跑出去了。他在後院裏大榆樹下鉤榆錢,或者在牆根下挖“知了猴兒”(蟬的幼蟲),或者騎上大黃狗在院裏跑一圈,估摸著該回去了,就轉回屋子裏去。

有一天爺爺要去趕集,臨走給李大釗布置了要寫的大字和要讀的文章,還叮囑李大釗的表姑說:“好好照看他點,別讓他出去玩。”

李大釗的表姑說:“您放心,我給您看住他,一步也不讓他出這屋子!”

爺爺放心地走了。

李大釗把爺爺留下的功課溫習了好幾遍,已經滾瓜爛熟了,他想出去玩一會,可表姑看得他很緊,她坐在門口納鞋底,不時地往屋裏瞥一眼。李大釗想了個辦法,笑著對表姑說:“表姑,你過來,我問你個字。”

表姑過來了:“你要問啥?”

李大釗說:“我問個字,表姑,你看這字念啥呀?”

表姑笑了:“你要問我這鞋底子咋納、衣裳咋縫,我都能說得上來,你要問我這字念啥,可把我問住了。這字呀,認得你表姑,可你表姑不認得它。”

李大釗笑了:“我爺爺讓你看著我哩。連這個字你都不認得,咋照看我呢?”

表姑笑了:“嘎小子,念書念累了?你爺爺給你留下的功課都學會了嗎?”

李大釗說:“都會了。”

表姑說:“那我考考你吧,你念給我聽聽。我雖然不認字,可我會聽。你念的生熟我能聽得出來。你要是念得熟,我就放你出去玩。”

李大釗把爺爺留下的一段《孟子》很流利地背了下來。

表姑說:“中。玩去吧,記住你爺爺的話,別去老母廟去看扔坑的和賭錢的,別跟人家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