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士信和羅藝(2)(1 / 2)

李密英雄末路(3)

得知李密前來投奔,李淵大喜。為表真誠,李淵先後還派出幾撥人馬前去迎接。李密的心情也逐漸好起來了,他高興的對部下說:“我曾擁有百萬之眾,一朝脫去戰袍,歸順李唐,自會影響一大批人。崤山以東幾百座城鎮,知道我在這裏,都會來歸順的。這樣算起來,我的功勞也不小,唐公還能不給我安排一個要職嗎?”

我們說李密是一個造反家,但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的想法實在太天真了,李淵斷不會按照他的套路出牌。

初八,李密到達長安,並沒有受到預期的高規格接待。他的夥食極差,手下的士兵甚至接連幾天沒飯吃,眾人心裏頗生怨氣。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此時的李密已經是虎落平陽,再怎麼抖擻也沒有威風了。而李淵如此慢待他,估計也是為了要先殺殺他的性子。不久,李淵就封李密為光祿卿、上柱國,賜他邢國公的爵位。李密沒能滿足原來的期望,大臣們大多又輕視他,有些掌權的人還向李密索取賄賂,李密內心很不滿意。李淵雖然沒有讓他割土封王,但對他還是不錯的,不僅以弟稱之,還將自己一個漂亮的小表妹獨孤氏嫁給他。

但李密自以為是,認為自己很了不起,李淵給他的待遇遠沒有達到他的期望值,因此整天鬱鬱不樂。大朝會期間,李密作為光祿卿要給皇上獻食,這件事讓他很受刺激。他深深以此為恥,其實是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你過去是開元建國,也算一國之主,自有臣下向你頂禮膜拜,奉酒獻食。但現在不同了,你歸順了李淵,成了人家的臣子,你就得盡臣子之禮。李密恨恨不平,退朝後,就把自己的心事悄悄告訴了左武衛大將軍王伯當。王伯當早就窩了一肚子火,就趁機挑唆李密說:“天下的事情都在您的掌握中。現在東海公徐世勣在黎陽,襄陽公在羅口,我們在黃河以南的勢力還是很大的,為何要在這裏長期寄人籬下呢?”

李密聽了,心眼就活動了。於是就打算尋機出逃,另謀它途。他向李淵獻策:“臣空受榮寵,安坐京師,不曾報效國家;山東之眾都是臣過去的部下,請讓臣前往山東收撫,憑借國家的威力,取王世充不過象拾地下的草芥一樣!”

李淵聽信了李密的話,就準備派遣他前往山東做收服工作。但也有精明的大臣看出李密的心思,就勸諫李淵:“李密狡猾好反,現在派他去山東,猶如放魚於泉,放虎歸山,肯定不會回來了!”

對此,李淵倒是信心百倍。他說:“帝王自有天命,不是誰都能取得的。假如他此番叛離,就象用蒿子作的箭又射到蒿子裏,不值得可惜!現在讓他們互相爭鬥,我們可以坐收漁利。”

二十九日,李淵下詔,派李密往崤山以東,收服他尚未歸附的餘部。李密請求帶走賈閏甫,李淵也答應了。臨行前,李淵還設宴招待李密,並讓他和賈閏甫一起登上禦榻。席間,李淵說:“今天,我們三人同飲以表同心,望二位好好建立功勳,不負我意。大丈夫一言既出,千金不易。實話告訴二位,這次派兄弟前往山東,朝中確實有人反對。不過我以為,我們兄弟情深,不是別人能夠離間的。”

李密、賈閏甫再三拜謝受命,李淵又派王伯當和李密一同前行。

李淵嘴裏如此說,但心裏還是犯嘀咕,所以隻讓李密帶走一半人馬出關,餘下的一半留在華州。長史張寶德本該隨軍出行,但他害怕李密叛逃,自己會受牽連,於是就密奏李淵,說李密必叛。李淵看到張寶德的奏章,就後悔原來的決定。於是派人給李密下詔,讓他一人火速入朝,接受新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