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
中秋夜,月圓,團圓。
但卻是他的最後一個中秋。
他叫聶軒。
在世人眼中,這一年當是天下劍戟盡皆折斷,永埋江南溫壤間。
太平盛世像永不言散的喜筵,勿須騷人墨客的文辭粉飾。
隻需看街頭,百姓們臉上的笑容以及衣著的新意。
戰爭離他們已經久遠,當年的明裏坡一役,三國簽下盟約,永享太平盛世。
或許隻在一些年長者的回憶裏,還能依稀記得一些。
而雲朝的國都裏,有著這樣一個傳說。
林遠將軍的女兒林舞陽,是鳳凰轉世,得舞陽,即可得天下。
傳說的言起人,相傳是一個傳道的先知老者,名字無人得知。隻知道當年他帶著一徒兒,來到雲朝國都,拜見林遠將軍,正逢將軍二女兒降臨人世,於是就有了此番言語。
而將軍之女卻在兩年前,嫁入東宮,是否就應了那句傳說?
她叫林舞陽。
如果聶長安對她說,軒對這萬裏江山還有分毫的留戀,那麼她想她寧可一死也不願去見他最後一麵。
十日之前,軒在城南禁苑寫了一封長信寄與聶長安,他說他可以死,且不給長安留下任何為難的話柄,隻是他要見到舞陽。
他到最後還是要見她。
在他與長安不死不休的爭鬥中,她林舞陽始終是他唯一的軟肋。
他不止一次說過,如果當初長安請旨賜婚時,他能不顧一切地帶她走,哪怕後世天涯浪跡也抵過如今光景。
其實她明白,這些話他隻能時常說給自己聽,以此作為無可奈何之後聊以自慰的念想。
隻是她不明白的是,軒並沒有爭王之心,為何竟也落到如此地步?
那時聶長安說:好好看著,在他與軒的爭奪之中,是得舞陽者得天下,他信天命。
他的話在今夜得到了印證。
林舞陽雖然不是這場天下爭奪的係鈴人,但這兩個男人卻定要她去為他們做最後的了結。
就像無論是輸還是贏,都必須由她來結束。
她就像被洪流卷入無法上岸的人,被他們帶到了如今這樣一個境地。
她一直都知道,在母親的熏陶之下,她不像這時代裏許多女子那般,為愛生為,為愛死。
早在兩年前嫁給長安的時候她就已經認了命。既然這是她和軒的結局,那麼何不坦然受之,她的離開,換軒的安寧,何樂不為。
可是卻沒想到,她終究是改變不了這已經定好的棋局。
平心而言,她從來沒有恨過長安。
隻是當他站在她麵前,軒的信被他舉得很高,看著那些熟悉的筆跡,悲哀地發現,眼前的這個男人,她的丈夫,在向她炫耀一場令她心痛到死的勝利。
長安說,他準許林舞陽帶上鴆酒一盞去見聶軒最後一麵。
的確,他口口聲聲裏,喚的是林舞陽。
他明明知道她和軒是彼此的傷心人,卻依然要她去。
對於聶軒而言,林舞陽是軟肋,於眼前這個人來說,他不過是需要林舞陽來要印證一句“得舞陽得天下”。
他壓對了寶。
原本是件可以做得利爽幹淨的事,他還是非要千方百計地要把她推到軒麵前。
聶長安贏了,天下人都知道。
可是在他看來,隻有她才能讓聶軒清楚地知道這個事實。
哪怕他已是個將死之人……
作者有話說:本書終於結局了,隻獻上最後一個番外,為《花落流年》下本書做個鋪墊,請一路支持流雲的朋友們,繼續關注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