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是歲之春,三裏桃花店,四裏杏花村,小橋流水,樵歌牧唱,風煙俱靜,天山共色。一人一騎於阡陌之上信步而行。
隻見那馬上之人是一玄衣少年,約摸隻有十六、七歲,生得頗為清秀俊俏,身背長劍,就連*坐騎亦生得擎首如英、垂尾如慧。不遠處熙攘的村郭便是那遠近聞名、風景秀美的杏花村了。
初入村內,少年便覺酒香四溢,使人心悅神怡,然其並不喜酒,隻求尋得一清靜安逸之所駐足小憩片刻,遂入了一家名叫醉仙居的酒館,於東南角安坐。
小二上前招呼道:“這位貴公子,紅霞、白玉、落英、瀮雨皆是本店招牌名酒,不知您需要拿一樣?”
少年淡淡道:“隻要一碗清水便可。”
小二立改此前的熱情之狀,不再理會於他,心底尋思他也太過古怪,杏花村之酒名譽千裏、老少皆宜,入了杏花村,棄瓊漿玉露不飲而擇無味清水,殊不知此等異事在杏花村裏還是頭一次發生。
館內忽然響起陣陣胡琴之音,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抑揚頓挫,幽幽淒清,似是雨打蕉葉,又似嫠婦之泣,委實怪異。少年循聲而望,但見一麵如枯槁,骨瘦如柴的胡人老漢正手握著胡琴,彈得入神。在他身旁,還坐著一位金發碧眼身著淡黃色衣裳的外族少女,豆蔻之齡,煞是可愛,此刻正聽得出神。過了許久,琴聲漸落,發出瑟瑟斷續之音。老漢對著那玄衣少年招手道:“小孩,過來讓我看看。”
少年雖不解這胡人老漢叫他前去是何緣故,然而他對那胡琴卻頗感興味,心想饒是去了也不會怎樣,於是踱步行至老漢的跟前,殊不知老漢突然發力,出手極快,轉瞬之間便奪了他身後的長劍。少年驚詫萬分,不由得退了半步,厲聲道:“還我劍來!”
長劍出鞘,劍身通體碧色,泛著熠熠寒光,老漢頓覺一陣透骨入心之寒。
“外麵的神駒名叫片羽,此劍名叫秋水,對是不對?”
少年見他擅自拔劍出鞘,怒氣橫秋,“是又怎樣,你怎的知道?”
老漢大笑一聲,“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妙哉,妙哉!”
“我們從漠北尋到江南,可苦煞了。”一旁的少女淺淺一笑,聲音清脆如鈴,風姿綽約,名豔不可方物。
少年心氣甚高,見對方於自己如此藐視,複加奪劍之恨,便五指緊握,手攢勁道,一記重拳拂他胸口,足下橫踢,*他後撤。然而那老漢鎮定自若,見招拆招,身形極快,躲得是遊刃有餘,少年沒有收住身勢,踉蹌撲跌,惹得一旁的少女笑靨如花。
少年頓覺羞赧,又深知自己絕非敵手,萬般無奈之下隻得靜下心來,苦思破敵之策,然而出其所料,那老漢行事詭異,竟將那秋水劍還了回來。
“使劍與我看看。”
“使劍便使劍。”少年一個健步,秋水劍起,淩空劃過一道弧線,卷起一陣劍浪,眾人見其劍招優美,靈動飄逸,連聲叫好。老漢以琴禦敵,若瘋若癲,姿態醜陋,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殊不知此時少年內勁不濟,暗暗叫苦,隻是憑著劍招的精妙稍占上風,而那老漢則神色從容,眉宇之間沒有半分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