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記者臥底傳銷虎穴(上)(1 / 3)

鄭大海剛出差回到報社,還沒來得及喘口氣,總編輯袁江山就把他叫到辦公室——他知道肯定又有什麼重大采訪任務了。

“這段時間真是累死我了,還說想好好地睡幾天覺呢!唉!看來又得泡湯了……”鄭大海心中暗暗叫苦。他剛剛跟隨海天市公安局從外地采訪報道“打拐行動”(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行動)回來,本來打算要好好地休養幾日,養精蓄銳再繼續投入“戰鬥”,看來他那個蓄謀已久的睡懶覺計劃又將落空了。

戴著深度近視眼鏡,或許是上夜班熬夜太多的緣故,頭發脫落得近乎禿頂的袁江山正背靠在皮椅上打盹。聽到鄭大海走進他辦公室的腳步聲,就猛地抬起頭來,伸出雙手用力地搓了搓還有些睡意的臉,還張大著嘴巴誇張地打了個長長的哈欠——但他很快回過神來,很熟練地用手指把他辦公桌上的煙盒彈到了桌子角,朝鄭大海笑了笑說:“這裏有煙,自己拿。”

“袁總,有什麼指示?”鄭大海點燃一支煙,站在袁江山的辦公桌旁邊開門見山地問。

“不急不急,你先坐。”袁江山笑著指了指辦公桌旁邊的凳子。

“你這組打拐的係列報道寫得很好!很有深度,也很感人。照片拍得也很有視覺衝擊力,很能感染人。這樣子,昨天我們領導班子討論了,準備給你發2000塊的特別獎金。”袁江山一邊說一邊也燃上了一支煙。

聽說有2000塊錢的獎勵,鄭大海頓時感覺沒那麼疲倦了,一下子來了精神。但他知道,袁江山這麼急切地叫他來,肯定不會是專門給他講2000塊特別獎金的事,而是要布置什麼重要任務,就問:“現在又有什麼任務?”

“這樣子,主要是想叫你去臥底暗訪一個猛料。”袁江山把煙頭對準辦公桌上的煙灰缸,用食指輕輕地彈了彈煙灰,煙灰從他的煙頭飄飄灑灑。

一聽說有猛料,鄭大海比剛才聽到要給他發獎金的消息還來勁——猛料是新聞行業的行話,就是重大新聞題材的意思,作為一名職業記者,誰能對猛料不激動呢?他作為《海天都市報》記者部的首席記者,挖猛料是他最大的興趣和享受,特別是臥底暗訪的猛料最讓他興奮。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他們報社的臥底猛料多數都是由他操刀出馬的。

“什麼猛料?”

“傳銷方麵的。”

鄭大海一聽是傳銷,剛興奮起來的腦細胞又歸於平靜。在傳銷盛行的今天,不光他們報紙上經常可以見到有關傳銷的新聞,同城媒體也報道了不少。他就有些心不在焉地說:“又是傳銷?這方麵的東西我們報紙都報了那麼多了,還能算是猛料呀?”

“這次不同。這次這個傳銷窩點非同尋常,牽涉到的受害人可能都有上千人,而且傳銷方式很獨特,是傳銷石頭的。這樣子。”袁江山擺擺手,笑了笑說。

“傳銷石頭?什麼石頭?石頭怎麼個傳銷法?”聽說傳銷石頭,鄭大海又來了精神。

“對呀!沒聽說過了吧?不是那些有價值的奇石寶石,而是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石頭。聽說那些石頭就在他們之間傳來傳去——其實還不是換湯不換藥?歸根結底就是拉人頭騙錢害人,石頭隻是一個道具、一個幌子而已!這樣子。”袁江山說這話的時候有點義憤填膺起來。

“噢?看來比我前幾次臥底的那幾個傳銷窩點還要精彩啵!”鄭大海說。

“肯定,那是肯定。絕對比以前的要精彩得多!所以我們經過慎重考慮,還是讓你出馬才放心,因為你臥底暗訪的經驗比較豐富,文筆又好,這樣子。”袁江山不斷地點著頭說,“大海,你覺得如何?”

“沒問題!領導交辦的任務肯定出色完成!”鄭大海說完又接著問“什麼時候行動?”

“一個叫做白艾紅的受害人打過電話給我們報社的新聞報料熱線,她說窩點就在我們海天市幸福路23號一個廢棄工廠的車間裏麵。這樣子,你等下再到熱線那裏去詳細查一下,看是不是在幸福路。這樣子,報社給你三千塊錢當作臥底經費,你化裝成白艾紅的朋友打進他們內部去,直到把內幕全部摸清楚再回來!”袁江山興奮地開始布置著行動計劃。

“好的!”鄭大海興奮地點著頭,開始摩拳擦掌。

“這樣子,你這段時間的主要任務就是挖這個料,別的選題先放一放,好不好?這樣子,我們打算把這個題材做深做大做透,做成我們報紙這段時間的大賣點!你放心,把這個題材做好了到時候報社也會重獎你!好不好?”袁江山越說越興奮,一邊說一邊還用手掌拍打著桌麵,口頭禪“這樣子”隨著拍打桌麵的聲音很有節奏。

“領導放心,保證出色完成任務!”鄭大海說著轉身就準備走。

“你等一下!”袁江山叫住了鄭大海,“這樣子,你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一定要挖出最有價值的東西來。這樣子。”

“領導放心,沒問題!”鄭大海說完就快步走出了袁江山的辦公室,做臥底前的準備工作去了。

其實臥底傳銷對於鄭大海來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他已經有過兩次成功臥底的經曆,輕車熟路,經驗豐富。他知道該如何潛入那些傳銷公司內部,如何應對他們警惕的目光和盤問,如何取得他們的信任,如何和他們周旋,在不露出一絲破綻的情況下拍照、錄音、搞到第一手資料,然後再和工商、公安等有關部門聯合行動一舉搗毀其窩點。

鄭大海前兩次臥底傳銷的經曆也還算精彩,都是1998年冬天的事情。那時候雖然我國政府對傳銷的禁令已經發布了半年多,但傳銷依然在全國各地陰魂不散。特別是在江北省的幾個城市,傳銷不但變換著花樣死灰複燃,而且還大有卷土重來之勢。

海天市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全市大大小小的傳銷窩點有將近兩百多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傳銷人員多達20多萬人,高峰時期竟達到50多萬人,相當於一個中小型城市的人口數量。也正是這樣的數字,使得江北省被列為全國打擊傳銷重點省份之一,而作為傳銷重災區的海天市又被列為重中之重。

海天市的傳銷黑風之所以刮得這麼猛烈,其實是有原因的。這並不是說那些傳銷窩點和傳銷人員有隱身之術,能夠隱藏在現代化的大城市裏瘋狂到這個地步,而是有關部門打擊搗毀的力度一直都不是很大。這麼說吧,他們雷聲也不大,雨點也很小,他們也去搗了,隻不過沒毀而已。

為什麼?原因就是這數十萬的傳銷大軍成為了本市的一大消費群體,不僅能夠拉動本市房屋租賃市場、餐飲食品市場、日用消費品市場等諸多市場的消費,還可以給有關部門提供一個很好的創收平台——傳銷不僅能夠拉動內需、刺激消費,還能給有關部門提供創收?親愛的讀者朋友,你不會認為這是天方夜潭吧?

其實鄭大海早就知道,海天市這200多個傳銷窩點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工商局和公安局發獎金的“銀行”——但他同時知道這些東西是不能見報的。工商局和公安局會經常組成聯合執法小組去查處搗毀這些窩點,每次查處就把那些傳銷人員抓上車運到派出所去,然後就把他們的上線頭目找來問話。那些上線頭目被問了一兩次話也就變得精明了,慢慢地竟無師自通地摸出了門道來:接受問話的時候帶著信封去,設法把信封塞給聯合執法小組的負責人,每次塞完信封,那些被抓的人就可以走了。於是,對傳銷窩點的聯合執法漸漸地就成為了海天市工商局和公安局的重要工作日程。200多個窩點他們就輪番地去進行聯合執法,剛開始的時候還抓一些人,後來就不抓人了,隻是去檢查而已。這樣一來,每個傳銷窩點隻要一看到聯合執法小組來了,就像交稅一樣很及時地奉上信封,信封到位了,他們就可以繼續搞他們的傳銷了。另外,公安部門還對這幾十萬傳銷大軍收取暫住費,每人每年300元,按20萬人計算,光這一項就可增收6000萬元,這相當於海天市10家中小型企業一年的稅收總量。

當然,聯合執法小組也有動真格的時候。隻要是上頭來了一個什麼文件,屬於那種非要嚴厲打擊不可的專項行動的,聯合執法小組就動真格的。但就算是專項行動,他們當然也不會把所有的窩點都一網打盡的,他們隻是抓一些有代表性的傳銷窩點來開刀做典型,為的是寫總結材料好向上頭彙報工作而已。他們知道,其實這傳銷窩點你無論如何也是打不完的,既然打不完,還不如作為一種資源好好利用起來——就算能夠徹底打完,既然是可以利用的資源,就不能徹底打完,這就好比是你在魚塘裏養著的魚,你是不可以全部撈上來一次性吃完的,你必須留一些在魚塘裏麵養大了再吃或者說留來發展魚苗繁殖後代。

鄭大海前兩次臥底的那兩個傳銷窩點雖然也被聯合執法小組進行了搗毀,但是搗毀後不久又重新搭台唱起了戲。聯合執法小組之所以要去搗毀一下,是因為聯合執法小組知道,在新聞記者麵前你不搗毀他們是說不過去的,起碼表麵上要去搗毀一下,至於搗毀之後又重新發展壯大起來,那就屬於“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範疇了。

鄭大海現在想來,難怪當時搗毀傳銷窩點的時候他覺得有點奇怪。當時他跟著工商和公安組成的聯合執法小組出現在窩點時,窩點的頭目先是對他怒目相向,一副凶煞惡神要吃了他的樣子,然後就是很驚訝地看著聯合執法小組的頭頭,嘴裏還嘟囔著什麼“這麼凶幹嗎?前段時間還在一起吃飯……”

鄭大海前兩次臥底的傳銷窩點一個是傳銷西服的,一個是傳銷按摩器的。親愛的讀者朋友,你絕對想象不到,就這麼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東西,在那些傳銷人員的手裏竟能吹成了神奇的寶貝。他們把一套普通得在地攤上隨處可見、最多也隻賣七八十塊錢的西服說成是日本進口的西服,把價格抬到3000多塊一套,每個加入他們隊伍的人都必須買兩套。他們說這種西服的布料不僅采用了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納米技術,還富含日本最新高科技成分,西服穿在身上不僅顯得富貴高檔,還能自身進行除塵清潔,不用清洗。更令人叫絕的是:這種西服能起到強身健體的功效,最重要的是對風濕、類風濕、心髒病、糖尿病、肝病、肺病、支氣管炎、關節炎、皮膚病、陽痿早泄、舉而不堅、堅而不挺、挺而不硬、硬而不射、射而不孕等等等等疑難雜症都有顯著的療效,穿上一周症狀明顯減輕,穿上兩周症狀可減去一半,穿上三周可以根治疾病包治包好。

這樣的西服聽起來確實讓人覺得簡直不可思議,你會覺得:別說那些賣西服的商場和生產西服的廠家應該倒閉了,就連那些大大小小的醫院都應該關門了。不是嗎?有病你還上醫院看醫生幹嗎?直接買一套傳銷的西服穿在身上不就得了?要是時光倒流,被那些古代的帝王聽到的話,他們恐怕也對穿在自己龍體上的龍袍失去了興趣,穿越時空來到傳銷瘋狂的當下,要改穿西服了。

當時鄭大海臥底這個西服傳銷窩點的時候,聽到台上的講師麵對台下的傳銷人員這麼唾液四濺地吹噓的時候,沒差點笑出聲來——幸好鄭大海當時沒笑出聲來,否則那時候他就出不來了,被他們看出破綻然後按在地上一頓暴打,然後對他進行洗腦,然後他說不定就從此賣西服去了。

鄭大海以前臥底那兩個傳銷窩點的時間不算長,就那麼兩三天的時間,因為其規模都不算很大。這次他打算潛伏的時間要長一些,少說也要潛伏十天八天。他要看看那些傳銷人員到底是怎麼把普通石頭吹成金銀財寶的,他們為什麼如此瘋狂?

鄭大海根據袁江山的吩咐,又仔細翻看了一遍熱線電話記錄,得知那個傳銷石頭的窩點確實是在海天市幸福路23號一個廢棄工廠的車間裏麵。報料人自稱名字叫白艾紅,是這個傳銷窩點的傳銷人員,她上當受騙之後幡然醒悟,想借助新聞媒體的力量搗毀那個窩點,救那一大幫子傳銷人員於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