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相親路遇 第一章 關於王葛莊(1 / 1)

本書所要講述的是一個和怪才奇才有關的曲折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因生長在王葛莊,故本故事就從王葛莊說起。

王葛莊坐落在與四川接壤的渝西最邊上,從天空往下看,像一個悄然睡死的孤寡老人。

據村東頭已過古稀之年的王大爺回憶,在王二憨出世之前,王葛莊就像一個苟延殘喘的垂暮之人,不管外麵發生了怎樣天翻地覆的變化而村裏永遠也不會有一丁點改變。然而自從王二憨從娘肚子鑽出來後,這個曾在東方地球上沉睡了幾千年的古老村莊,終於發生了一連串讓人意想不到的變化。

王葛莊的地理位置應當是相當不錯的。它地處高盤線路中段,二麵環山一麵傍水,真可說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然而,在這塊土地上長大的村民,卻無一不希望這裏更是一塊風水寶地。因為自打有曆史記載以來,村裏壓根就沒有出現過一個能人或者名人,更別說達官貴人。都說泥稈子的眼光隻看巴掌那麼遠,話雖然絕對了點,但事實卻是如此,村裏人都眼巴巴地守著那片土地,在土地裏累死累活滾打了一輩子,手掌磨起的繭疤有胡豆那麼大,厚得像老屋泥地上堆積的遷腳泥,滴下的汗水積攢起來足可以把一條牛淹死。然而,土地卻沒有按他們的付出給與相應的回報。老實厚道的莊稼人也不再指望土地長什麼金娃娃,隻要一日三餐有口飯吃也就心安理得了。沸騰的心一旦冷卻下來就如一潭死水,他們從此斷了非分之想,一心一意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平靜的如同母體中剛孕育成型的嬰兒。循環往複,年年如是。

王二憨打生下來就是個悶葫蘆,平時言語不多,很少與人交談,總喜歡腔不開氣不出地幹自己的事情。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雖如此,王二憨在村裏口碑極好。

九十年代初期,村裏人的眼光開始向外看,年輕人更是被花花世界迷了心竅,一個個想方設法往外跑。王二憨倒好,在西藏當了幾年兵,居然不為花花世界所迷惑,複員後在川東機械廠幹了不到一年,複又回到了村裏。

鄉親們大惑不解。王二憨不說,也沒有人好開口問。因此,王二憨為什麼願意死守在農村就成了全村人心裏一個無人解答的秘密。

其他村當兵回來的人,都成了油瓶子。唯有王二憨,依然寡言少語。大家笑他三扁擔壓不出個屁來,他嘿嘿地笑幾聲就過去了。這樣一來,大家準備好的鬧劇就沒有了下文,隻好鳴鑼收兵。也許就因為這些原因,二十八九的大小夥子,至今還光棍一個。

村裏也不是沒有熱心之人,幾個喜歡管閑事的大媽大嬸曾張羅著給他介紹了好幾個對象,可那些姑娘和他一接觸也就沒有了下文。如此幾次下來,婚事就擱淺了。久而久之王二憨就成了王葛莊被遺忘的角落。

等到人們記憶複蘇的時候,王二憨已經三十在即。到了這把年紀,還孑然一身,別說王二憨的姐姐急,就連那些大媽大嬸也都看不過去了。因此給王二憨找媳婦就成了大媽大嬸的當務之急。

俗話說,皇上不急急太監。這話一點不假。王二憨本人呢根本沒把這事情放在心上,他老娘還健在的時候,母命難為,於是他不得以在大媽大嬸的帶領下,走東跑西地看媳婦。老娘一入土,誰還管的了他?姐姐姐夫根本拿他沒辦法,看他一個人活得滿瀟灑自在,也就把這事情閑置了下來。所以等人們又一次想起來時,王二憨已經老大不小了。

村裏人想不明白,王二憨人有人樣,站有站相,為什麼就不能搞定一個對象。大家夥私下裏就議論,莫不是二憨生理上有啥問題?誰想這個問題很快就被一個曾經和王二憨下河洗過澡的年輕人否決了,於是大家就撇下這個話題談別的去了。

當地人有句調侃單身漢的話語,叫做“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這話雖然有戲謔的味道,但它卻形象地說明了單身的逍遙和快樂。王二憨崇尚自由,不喜歡筋筋絆絆地過日子,老娘過世以後,他就已經習慣了一個人隨意打發日子。但是如果到了十冬臘月,情況也就大不一樣了。當他披一身寒霜歸來,鑽進冰涼的被窩時,就會想家裏要是有個暖被窩的該多好啊。但這也不過就瞬間的念頭而已。就像寒號鳥一樣,隻要挨過了今天,今天受寒挨凍的滋味就在明天的記憶裏永遠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