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觀,往往像改變一個人的鼻子一樣困難,它們都處於核心地位:一個處在臉的中央,一個處在性格的中心。因此,汪國真說:“一個人沒有個性,便失去了自己。生活之中,適當地改變自己的個性不是為了趕‘時髦’,而是為了自我的完善,恰恰在這一點上,有一些人常常本末倒置。”
我們處在一物欲橫流的浮躁時代,把自己當回事的人太多,每個人都極力想突出自己,以自我為中心,毫不隱諱的彰顯個性,有個性固然很好,太個性就鋒芒畢露,而其後果,要麼就自形漸穢,要不就遭其反效。
文謨踏入職場之初,正逢二十有三的青春年華,意氣風發,朝氣蓬勃,新生代大學生的一切陋習一樣不落,心比天高,手比眼低,一心想著如何向眾人展現優秀全能的自我。雖然現如今終於明白無論優秀還是全能都離自我尚有三五光年的遙遠距離。
大抵是因為攤上了個能力巨強的老板,於是作為近朱者赤的下屬,也會飄飄然地以為觸摸到了上帝的腳後跟,形象瞬間高大威猛起來。
凡是各類材料或總結,一絲不苟,妄以為標準到每一個標點符號都能應用為當代文學典範,凡是各種同事關係,滴水不漏,幻想著強悍到直逼卡耐基人生哲學。凡是各項工作任務,盡善盡美,自比21世紀人類行為模式的標準楷模。
隻可歎往往事與願違。上交老板過目的材料總結,溜了一圈回到文謨手裏,意外地發現早就被修改得麵目全非。不可思議到恨不得就地刨坑把自己活埋了。列入人生十大汙點之首;同事之間有任何風吹草動,以為可以泰然處之,罩身事外,不想某日舌頭跑得比大腦快,出言不慎,追悔莫及,隻怕著同事懷恨在心,夜夜驚夢,不得安生;事前細致到分毫不差的會議計劃,以為萬無一失,卻總經不起實踐的考驗,焦頭爛額於奔命彌補漏洞,羞愧難當。雖然會議早已收場,文謨卻還在那一遍又一遍地用沮喪謝幕。
時間久了,幹練之姿不見起色,挫敗之情堆積成山,料想之中的職場驍將久不見蹤影,一個雞零狗碎狼狽不堪的職場小百姓倒是日漸生動。
終於在一個大冷天裏,隱忍了很久的抑鬱有如維蘇威火山般瞬間爆發,前一秒鍾眼前晃著的是眼冒青光,憤怒至極的上司,後一秒鍾是文謨抱著成堆急需修改卻不得要領的會議材料坐在一邊暗自落淚,眼角的淚水還沒擦幹,同事的電話追蹤而至,因為小人搗鬼,使得同事無故受冤,滿心委曲。文謨擬心自問,與他平日相交甚密,不想如今一並列入懷疑對象,隻得感歎人生無趣,度日如年。雪上加霜的是,不久前的考試結果網上公布,在這個沒有隱私的年代裏,文謨那本該順利過關卻最終被證明為慘不忍睹的分數被赤裸裸地暴光於大庭廣眾之下,驚動得大老板親自前來責難。
人生大抵如此。一如張愛玲說的,總是充滿了無數噬咬人的小煩惱,愈是一切本該在掌控中的篤定,局勢卻愈發離奇到出乎意料。也許有時候不忍麵對的,是始終無法承認自己行為能力不足的現實,被挫敗得久了,不免心灰意冷,自艾自怨,自比笨鳥,亂飛亂撞,總該能飛到終點吧。
每一份工作總結,費力趕工,隻盡力,不求盡美,每次業務考試,分數、名次都不再重要,他告訴自己哪怕丁點收獲都是成功;每一項會議計劃,悉心求教同事,按章實施,便不是慎一出諸多意料之外的突發事件,無論是灰頭土臉,還是兵荒馬亂,隻要最終都能夠妥善處理,這樣的狼狽不堪,也算是一場生動的教訓;每一場同事關係,能夠坦然相處,問心無愧便是,就不怕人前後的閑言碎語。
隻是日子過著過著,職場驍將的身影雖日漸遠行,這不甚優秀也不甚全能的小職員生活越發生動充實,不再有超出能力範圍的期望,不會有意料之中的失望。
也許生活正是這樣,自恃甚高,難免挫敗沮喪,會發現很多東西自己都沒能擁有,放低一點自己的姿態和位置,才會明白很多東西可以這樣被一點一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才不會被這樣那樣的小錯誤小失誤所糾結;才會在那些不對路裏學到經驗教訓;會發現被自己放棄和忽視的更多幸福美好。
那天,文謨和上司同吃便飯,仗著校友兼師弟的身份,忍不住抱怨:這工作中越做越亂。事情越來越多,怕是能力有限,才總是疲於奔命,無力應付。上司笑,隻說,有些事,自己盡力便好。誰能做好就是了。
是啊,很多事情,盡力就好,努力就好。沿途的風景已然很美,就不必計較那些細枝末節無傷大雅的結局,無懈可擊,能力超強,很多四個字的詞組固然流光溢彩,可也總不過是二十歲時候的一場笑話,遠不如勤奮、努力之類的品質,來得樸實無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