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村驚變(1 / 2)

在神州大陸的西北角,有一座蒼茫的大山,山上是茂密的森林,山下有清澈的河水,水中有無盡的魚蝦,周圍沒有城鎮,隻有少許的山民圍山而居,沒有人知道大山的名字,當地的山民都習慣的叫他大山,山民們靠山吃山,除了在離水近的地方種點穀物,蔬菜和肉食都取自大山,所以大山對山民有種不一樣的情懷。我們的故事就發生在大山的腳下。

清晨,萬物初醒,晨霧彌漫,一陣陣高亢的雞鳴,仿佛流星撕裂虛空般劃過天際,把沉睡的山民都喚醒了,太陽也都為之微微展露頭角。此刻,山腳一座偏僻破舊的小院的小屋裏,傳出陣陣清亮有力說笑聲,走近一看,發現是一個八九歲,身著粗布織衣的男孩,正和一個抽旱煙的老頭在說話。旁邊還有個老太婆正在張羅早飯,男孩衣服上有幾處明顯的補丁,雖然有些破,但卻異常幹淨整潔,很明顯是穿衣的人十分愛幹淨。男孩皮膚偏白,濃眉大眼,眼窩微向裏凹,談不上俊朗,但給人一種鍾靈聰慧的感覺。也許是經常幹活的緣故,身板看起來很結實。飯還沒有好。男孩起床後沒有洗漱就拿著一把山民自製的大掃把,把不大的院子打掃一遍,還沒有掃完老太婆就叫他吃飯,男孩笑著應了一聲說:奶奶,你們先吃,我一會就來。老頭他們也許早就習慣了,也許是飯還有點燙,默默的注視少年,靜靜的等待。

吃完早飯,男孩和老頭默契的收拾著打獵的工具,老太婆沒有收拾碗筷,隻是在旁邊靜靜的站著,眼裏滿是擔憂,生怕男孩和老頭會有什麼不測一樣,男孩則滿眼的興奮,今天是他第一次跟爺爺去打獵,這還是和老頭磨了好久才答應他的,能不開心嗎,在山民的眼裏,能去打獵就以為著能自己養活自己了。老太婆站在小院門口目送男孩和老頭消失在茂密的叢林裏,在不舍中收回期盼的目光,回屋收拾起碗筷來。說是打獵,其實小六兒充其量是開開眼界,張張見識而已,誰還真的指望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能打到什麼東西,不過常吃的野菜小六兒倒是記得不少,沒準還能采不少回來。

男孩的沒有名字,姓於,老兩口叫他小六兒,今年九歲,是老頭打獵的時間揀來的,當時孩子的父親和野獸都死了。母親也受了重傷隻有一口氣在,看到孩子有了著落,安靜的閉上了眼睛。老頭安葬好他們,抱著年幼男孩回到家,隻是在男孩的母親臨死前知道他姓於。那時間老頭六十歲就叫他小六兒,老頭他們沒有孩子,對小六兒比親孫子還親。

今天是個好日子,收獲還真不錯,幸苦一天的他們打到一隻上百斤的野鹿和兩隻野兔,還有一些常吃不知名的野菜,在天快黑時,他們拿著“勞動成果"在老太婆期盼的眼神中回到了破舊的小院。打獵時看到爺爺的弓箭把活生生的動物射殺,小六兒還真的有點不忍心,但爺爺常說弱肉強食的道理他也明白不少。隨著他們的到來小山村沸騰了,因為不是誰都能打到獵物,而且還是上百斤的野鹿,老頭把野鹿身上的肉大部分分給大夥,嘴裏還一個勁的誇小六兒能幹,至於皮毛還要拿到大山外麵換些鹽巴,把多餘獸肉醃製了等到明年春天吃,山民有山民自己的規矩,春天和夏天是不許上山打獵的,因為那樣殺一個等於殺一窩,他們也知道涸澤而漁的道理。

有了今天的收獲,他們可以休息好幾天,小六兒則可以好好玩幾天了,但是他有自己的事情,每天晚上都到村裏最有學問的錢伯伯家裏去認字,聽錢伯伯講些外麵的故事,聽故事對小六兒這麼大的孩子是最有意思的事情了,錢伯伯是前些年從外麵新搬來的,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曆,但是他是村裏最有學問的人,誰家有什麼事情都到他那裏,問問他的意見,在山民中有很高的威望。小六兒去認字的時候,奶奶讓他給錢伯伯帶了些最好的鹿腿肉。錢伯伯是村裏唯一不會打獵的男人,可他家裏從不缺肉,因為錢伯伯經常到山裏采些草藥,不管誰得病還是受傷,他都免費救治,淳樸的山民為了感激他,誰家打到獵物都送些給他們。錢伯伯家有三口人,他們夫婦倆和一個六七歲的小姑娘,錢瑩兒。這個小丫頭是小六兒的跟屁蟲,總愛跟著小六兒玩耍,小六兒也很照顧這個小妹妹,不會讓她受到一點兒欺負,錢伯母看在眼裏,也就很放心的讓她跟著小六兒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