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武俠時代(作者杜撰),讀者也可認為是中國古代的某一時候,不過是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罷了。閑話少說,單表這一日傍晚,本朝的帝王明英大帝處理完了一天的事物,隻覺甚是疲乏,便吩咐太監們直回寢宮,晚膳也顧不得吃了。
說來也怪,當太監們引領著皇帝進入寢宮的時候,突然刮起一陣風,正好將寢宮內的蠟燭盡數吹滅。皇宮的太監總管陳善急忙嗬斥身邊的小太監道:“還不緊著把蠟燭點上!”明英大帝是個賢德的君主,但是再賢德也是個君王不是?所以手底下的太監絲毫不敢出一點亂子,要是讓皇帝看不順眼了,即使不殺你,你也好不到哪去,這就是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啦。不過今日,皇帝確是很疲倦了,所以吩咐道:“你們先下去吧,朕要獨自歇一會兒。”
明英皇帝剛剛合上雙眼,一道陰風確是從宮門縫裏擠了出來,化做一道人影,這倒人影看上去如棉花一般好似可以在空中飄著似的,一閃一閃靠近到皇帝的身前。這道幽暗的身影一邊靠近一邊斷斷續續地叫道:“順兒,順兒!”原來,本朝皇帝的名諱叫做朱順,而順兒的稱呼正是先皇對其的愛稱。沉睡中的皇帝此時已一驚,自從自己的父親去世後就再也沒有人敢這麼稱呼自己了,不知什麼人這麼大膽,敢私入自己的寢宮還這麼稱呼自己。他馬上睜開了了眼睛,抬頭望去,卻正是見到自己的父親站在自己的床前。
明英皇帝趕忙起身,跪倒在自己的父皇麵前,雙手扶住自己的父親,呼道:“父皇,孩兒拜見父皇!”老皇帝將明英皇帝扶起來,歎了聲氣道:“哎,我兒可知我為何要來見你嗎?”明英皇帝答道:“孩兒不知,還請父皇明示。”老皇帝又歎了口氣道:“哎,大劫將至啊,大劫將至啊!”明英皇帝心想:“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又怎會有劫難,父皇又怎麼會說大劫將至?”便繼續聽老皇帝說道:“實話跟你說了吧,不久之後皇兒你便會有一場血光之災,不過無礙,自會有高人相救,但這隻是天下大劫的開端,我兒若是處理不當,恐怕皇族將不複存在!我皇族列祖列宗見你是個明君,且不忍皇族覆滅,故特派我來告知與你。”明英皇帝心中狐疑:“看父皇說的如此嚴重,某非正有什麼事情?我得問個清楚。”便問道:“請問父皇不知大劫所指是何,我又如何避過?”老皇帝歎息道:“天機不可泄露,但隔日之貴人你切不可錯過,他可是關係到我皇族的命脈啊。”明英皇帝還想說些什麼,但老皇帝確是漸漸消散了,隻聽他說道:“記住,勤政愛民蒼天自有福報,切不可不學無術,荒蕪正事!”
明英皇帝醒來之後,夢中事情確是記憶猶新,心中好生奇怪,隻見殿外已經明月高懸,想必自己這一覺睡得很長,覺得腹中有些饑渴便叫來太監們預備些食物準備吃點宵夜。時至夏日,殿外正好涼爽,明英皇帝在一處涼亭坐下,看著皎潔明月,微風拂麵,心裏卻是異常煩悶,不斷的思索夢中之事,心下狐疑道:“現在國運興隆,百姓安樂,天下怎還會有劫難?難道是我做的還不夠好?或是那些根本就是假象?”他覺得太不可思議,於是又寬慰自己道:“一個夢而已,不應做真,再者夢是反照,說不定正是國泰民安的征兆呢。”
片刻工夫,太監們已經將皇上平日裏喜歡吃的一些佳肴擺在了桌案之上。大太監陳善在一邊親自伺候著夾菜、斟酒。陳善12歲進宮就一直伺候明英皇帝,可以說是看著皇帝長大、登基的,如今已年近四十,甚是被皇帝看重,被皇帝看做家人一般。明英皇帝不忍心陳善如此辛勞,便對他說道:“你也坐下陪朕吧。”陳善連忙拱手道:“萬歲,奴才伺候您是我的天職,我又豈敢與您同坐?奴才萬萬不敢。”明英皇帝深知陳善秉性,料到他無論如何也不會坐下,便也不再強求,隻是心中又添了幾分孤寂。皇帝又與陳善聊了幾句,甚覺無味,自己心事跟他說了也是無益,幹脆就對月飲酒為樂。正在此時,遠處燈光之中過來數人,前麵是宮女和幾個太監引路,後麵過來一位鳳冠霞披的麗人。要說起此人容顏,真真生的是眉清目秀,唇紅齒白,肌膚白皙,僅從模樣上便不弱於天宮仙女,走起路來更是體態輕盈,婀娜多姿,正是讓多少男人羨煞了萬人之上幸運。來人正是皇帝的寵妃,楊貴妃,可以說是皇帝的知己佳人,不僅在**一呼百應,即便朝廷大事,她也能直接影響皇帝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