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昆侖六派齊聚飛雲澗,商議如何麵對亂局的時候,法嚴宗已經悍然動手,不過出手打擊的目標卻出人意料的選擇了雲霄閣。可憐戚長風在中原辛辛苦苦闖下的局麵,一朝回到八年前。
最能理解法嚴宗做法的是蜀中劍閣,或者說是法嚴宗做了蜀中劍閣想做而沒敢做的事。
八年間,雲霄閣憑借強悍的實力,將中原修真界沒有昆侖和法嚴宗背景的門派勢力狠狠地梳理了一遍。昆侖、法嚴宗、劍閣三派皆冷言旁觀,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打算。
昆侖是先與雲霄閣發生了磨擦,雲霄閣用一名四代長老,兩名六代門人,一名七代弟子的代價,讓昆侖保持了沉默。
法嚴宗卻是樂得如此,若不是礙於昆侖勢大,法嚴宗早就出手收拾那些搖擺在兩派之間的勢力了,如今放雲霄閣進來梳理一番,而後法嚴宗再在合適的時候出麵解決掉雲霄閣,才符合最大的利益訴求。
蜀中劍閣要簡單得多,隻是單純的在看熱鬧,因為它很清楚,雲霄閣這樣做,是鐵定討不到好的,除非短時間內中原修真界大亂起來,不然昆侖或者法嚴宗總會出手對付雲霄閣的。
其實劍閣對雲霄閣並無惡感,從兩大派的夾縫中辛苦站立起來艱難,劍閣是有著切身體會的。雲霄閣有實力有潛力,隻是過於急功近利,怕是難成大事。
三大派的縱容,助長了雲霄閣的囂張氣焰,一度在中原修真界掀起不小的波浪。可惜,法嚴宗一旦認真起來,雲霄閣瞬間就被打回原形。
法嚴宗這一番動作下來,雲霄閣黯然退敗且不提,昆侖和蜀中劍閣如何反應,才是所有人關注的焦點。
法嚴宗敢於這樣去做,就是基於問責書一事吃了小虧,又抓住雲霄閣蓄意挑撥的由頭,在昆侖六派商議未決的時候,突然下狠手,以極快的速度擊垮雲霄閣。希望昆侖能在既成事實之下,顧及整個修真界的穩定,而默認法嚴宗的這一次小勝。
也確實是小勝,雲霄閣不過控製了幾家小組織而已,換到法嚴宗手中雖然發揮的效用更大一些,但昆侖也不是不能忍受。
這一招進手相逼,時間和機會抓的都到位,依著昆侖一貫的處事風格,很可能就默認下來,蜀中劍閣或許會有不同意見,但聲單力薄的,法嚴宗也不在乎。
想的很周到,算的很詳細,但凡事總有個例外,也或許是二百年一次的殺劫真的到了,昆侖與蜀中劍閣略一溝通後,突然決定對全麵出手,打法嚴宗一個措手不及。
蜀中劍閣直接派出一百四十七名劍修,由長眉老祖親自帶隊,三座大七星陣擺出來,那真是神擋殺神。
相比之下,昆侖就保守得多,雲字輩全部聚守山中,不得以任何理由外出,清字輩和明字輩是此戰的主力,並請出六個天字輩去到蜀中,幫忙鎮守實力空虛的劍閣。
如此的大動作、大場麵,當然少不得楚君竹,而且他還是被劍閣的長眉老祖親自邀請的,參與到劍閣針對法嚴宗逼宮之戰的唯一一名昆侖門下。
論統一性和協調性,劍閣毫無爭議的排在第一,一百四十七名劍修,三座大七星陣,瞬間爆發的戰力,昆侖也要為之膽寒。當然了,前提是有楚君竹的瞞天過海保駕護航,不然還未傷敵,自己就要被天劫給找上頭來。
法嚴宗真的沒有料到,才見昆侖清字輩明字輩全部出動,擺出一副全麵壓製的姿態,緊接著蜀中劍閣的一百四十七名劍修就打到了天都峰下。
法嚴宗怎麼也想不通,明明是該昆侖著急的事兒,怎麼劍閣突然冒了出來。而且,劍閣一共不到三百人,一下子出動一半,而且沒有一個年輕弟子,那麼家裏剩下的隻能是老弱殘兵,根本經不住法嚴宗分兵一擊,所以說完全不合乎道理。
但事實就擺在眼前,不信也不成啊!
沒奈何,法嚴宗隻得一邊放出護山大陣,一邊發飛信出去,安排人手直擊蜀中。
不過,在昆侖的全麵壓製下,能抽動的人手也實在有限,勉強湊齊百多號人,不想才一衝進蜀中,就迎頭撞上了昆侖的六個天字輩狠人。
沒得猶豫,能否迫的劍閣收兵回防,就看他們這些人的發揮。六個昆侖天字輩也是一樣的緊張,他們必須拖延到一百四十七名劍修攻破天都峰,不然的話這一次聯手突襲就會失敗。緩過勁兒來的法嚴宗必將掀起更大的血腥風浪,到那會兒,昆侖與劍閣即便得勝,也定然要付出慘痛無比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