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護國郡主在京城遇襲,身為朝廷的官員,於情於理,微臣自然都該對此事過問,對郡主表示歉意和慰問,並無他意。”
“若是公主堅持要臣下陪伴太子和公主殿下,參加祭祀大禮的話,微臣從命就是!”
語氣冷淡而疏離,帶著公事公辦的刻板無情,讓羅蓮的心中生出無盡的酸澀。
皇宮前門廣場上的祭台前,萬頭竄動,巴達亞內誠摯的百姓,以及從遠處趕來朝賀的信民,早早就圍在了祭壇前,等待儀式的開始。
祭祀的這一天,是精通天文的大祭祀親自挑選的日子,據說這一天是太陽距離曼丹最近的一天,正午的時候,陽光幾乎是從頭頂直照下來,地上不留一點影子。
這一時刻,是神的光芒照耀大地的時刻,一切的陰暗邪魔都通通退去,在人間不留一絲的痕跡。若是在這一刻無疾而終壽終正寢的人,定然是蒙受了神靈的召喚,去天上服侍神靈了。
高大寬闊的祭台共分為三層,主體由巨大齊整的方青石搭建而成。
上麵的一層,則是由白色光滑的石頭建成的,每塊石頭上都縷刻著奇特的花紋,象征著神跡,是用來供奉神像,和大祭祀等壇做法和舉行朝拜儀式的地方。
在祭壇的正中央,高樹著一根巨大的白玉雕刻而成的柱子,玉柱高一丈,玉柱的頂端,是一座三尺高的金塑神像,金光閃閃,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奪目的光芒,隻照進每個人的眼與心。
神像的身後是一輪碩大的烈焰滾滾的太陽,右手中握著一把金黃飽滿的稻穗,左手手心朝下向前平伸,腳下翻滾的白色浪花,與白玉柱子連成了一體,隱映在身後皇宮的高大雪白的牆上,藍天之下,宛若懸浮在半空之中,從天而降一般。
它是給萬物以生命的太陽,給人們以食物的稻穀,給曼丹以財富的海洋的共同之神,象征著至高無上的神力,它是曼丹神話中位列最高神位的一位神靈
神像是從國廟裏“請”來的,已經供奉了上百年,曾幾度被曆任的蘇丹王重塑金身,據說十分的靈驗。
在神像的腳下,象征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躬身立著一位身著彩衣的護法聖女,她們的雙手交疊在胸前,緊閉雙目,微垂著頭,口中念念有詞。
第三層是各級官員們列位祭拜的地方,地方最大,設施也最簡易。除了四周的圍欄邊手持武器的護壇武士,平坦的青石地上光禿禿的,什麼都沒有。
官員們按照各自的品級,一排排的站定,越靠近前麵第二層的位置,人越少,地位也就越高。
第二層是最受人矚目的,是王公貴族,各諸侯王,以及文物官員中最為位高權重的幾個人參與祭典的地方。
台上東西兩側擺放著寬大的座椅,在神像的麵前雖絲毫不敢彰顯奢華,黑沉沉致密厚重的木質紋理,可見其造價的不菲。
東側的座位是皇室成員的,最中間靠前的座椅,通常是蘇丹王的位子,現在蘇丹王在對麵皇宮中的塔樓上觀禮,今天隻能空著。
西側,便是各諸侯王的座位。
最中間的五個位子,留給了最有實力,地位最為尊崇的五位諸侯王:祖先是曼丹的元勳的桑族的阿略郡王,擁兵南海的獅王亞特斯,卡西亞公主莫哈瑪,達馬吉的丹達魯王,以及最近幾年崛起的,最年輕的女諸侯王——雅蘭酋長。
“太子殿下,公主殿下駕到!”
雅蘭緩步邁上西側的台階,聽得賀禮官唱和聲,不由自主地抬頭望去,卻見到對麵一位穿著皇族的深色錦繡大禮服,頭帶公主朝冠的美麗少女,緩緩走上了第二層的祭壇,她的右側是一個同樣穿著皇族的錦衣,年未及弱冠的少年,她的左側,是一位英俊瀟灑的年輕臣子……是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