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說曼丹朝堂上下,治國錦囊,鬼祟奸計,勾心鬥角。無論是安天下之計,生變局之謀,還都尚未到發揮作用,針鋒相對的時候。
每十年一次的大祭,除了在首都由大祭司主持盛大的祭祀活動,各國諸侯齊聚京都參加典禮之外,各國也都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祭祀活動,甚至尋常百姓家中,也都擺上香火與幹果,請鄉裏的巫師來做一番法師。
想要發奮圖強的幾個諸侯國,也全都想借十年大祭典之際,重結友好之邦,再布革新之局。
而一些末流小國,有些互結聯盟,有的依附大國,對於參加祭典,反倒沒有許多的疑惑,高高興興的像要過重大的節日一般。
此時的曼丹朝,由於有了新的中流砥柱,棟梁之材,重開革新局麵,雖然阻力重重,積年已久的腐朽根本一時間難以動搖,可是由於自上而下的堅持,一些時弊已有所改善,各機構人浮於事的局麵也開始有了變化。一些有用的人才開始得到任用。
一個垂垂已老的王朝,開始有了一線生機,離朝廷較近的一些諸侯國重新依附過來。
此時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共有二十幾個之多,有一些隻是邦郡小國,麵積人口都很少,有的甚至沒有軍隊的建製,隻能依附他國,做個附庸國,說他們是諸侯國,其實地位隻相當於大諸侯國的郡守。
而一些國家,在長年的附庸地位之下,事實上已經失掉了諸侯的身份,等同於歸屬了宗主國。
除去這樣的小國,諸侯國尚有十幾個之多,而真正能與曼丹朝一爭長短的,現在隻有四個國家:南海亞特斯,蘭族雅蘭,卡西亞的莫哈馬,達馬吉的丹達魯。
曼丹朝的首都巴達亞,位於陸地的中部偏東北方,恒河流域的中段,是整個大陸最富庶的地方,除了一年前的旱災和水災,近百年來年年都是風調雨順,氣候宜人,幾乎沒有什麼災禍。
除了兩個雨季兩個旱季,有半年的時間,這裏稍涼爽,半年的時間,這裏稍溫暖。
可能也正是這樣的安逸,養就了這裏的人,從官到民,從上到下都較為柔弱,懶惰,不思變化的性格。
曼丹朝北部臨海,幾個忠心於朝廷的諸侯國,占據著這裏。臨近海域之外,便是已歸順了蘭族的鉑錫國,也是北部往來商船的要道。當年杜雪雁落海,便是在這附近,被前來巡海的穀少彥的船隻所救。
東麵的中南部,是丹達魯盤踞的地方。東麵臨海的可用海域很少,可用的大的港口幾乎沒有,多懸崖峭壁。所以,達馬吉基本上屬於一個內陸國家。
達馬吉的首領丹大魯年過三十,為人凶悍精明,性情貪婪,治國嚴苛而專製,令行禁止,倒也算是個亂世梟雄。
在它的北部,與曼丹朝廷之間,隔著兩個小的諸侯國,已全都依附於達馬吉。
而在它的南端,有五六個諸侯小國,除了最南部臨海,與亞特斯的阿都拉曼島隔海峽相望的三個國家已全都依附在南海的門下外,與達馬吉接壤的兩個國家,雖人有些搖擺不定,卻在實際上一直在丹達魯的保護傘下。
整個陸地的南端,一片群島沙洲之中,便是南海的勢力範圍。
在陸地西南部的,是卡西亞的國土,這是一個一直由女權把持的國家,它的經濟支柱便是靠著名的海女,在他們西部的海域中,於海中采取珍珠。
這裏所采得的珍珠往往都很珍貴,所以卡西亞也是個富庶的國家。
在卡西亞的南端,與南海隔海相望,東北部相鄰丹達魯,東南部相鄰的便是那三個歸依南海的諸侯國。
在它中南部,有座高山,隻有一道隘口可供通過,易守難攻。
如果一旦亞特斯發起戰爭,丹達魯與之相隔的是幾個搖擺不定的諸侯小國,而卡西亞與之相隔的是一座不動的高山和隘口。
相較之下,卡西亞更加有持無恐。而丹達魯時時憂慮的,便是如果一旦亞特斯自立為王,妄想奪取天下,他又如何麵對曼丹朝廷與南海的南北夾擊。
就在這時,一個特殊的人來投靠他,為他獻計獻策,不禁讓他大喜過望。
要說這個人我們也並不陌生,此人地出現,倒給雅蘭帶來了小小的磨難。
且等後文中,我們再詳細表述。
蘭族在陸地的西部,自收複鉑錫國,滅了海盜,占據了西部的許多島嶼後,蘭族便成了海陸並存的諸侯國,國土麵積也大大擴張,一躍由諸侯小國,成為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