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天際烏雲微動,隨風步步湧向雄偉鄴城。濃密的烏雲層層疊疊,翻滾而至,壓抑著大地微微顫抖。
巍峨的城牆東西綿延七裏,南北五裏。鄴城有兩重城垣:郭城和宮城。郭城有七座城門南麵三座,分為鳳陽門、中陽門、廣陽門;東西各一座,分為建春門、金明門;北麵兩座,分為廄門、廣德門。城中有一條東西幹道連通東、西兩城門,將全城分成南北兩部分。幹道以北地區為統治階層所用地區,正中為宮城,內有舉行典儀用的建築和廣場。宮城以東為宮殿、官署。官署東為戚裏,是王室、貴族的居住地區。宮城以西為禁苑──銅雀園,其中有糧倉、武器庫和馬廄;園西北隅憑借城牆加高築成銅雀、金虎、冰井等三台,平時供遊覽和檢閱城外軍馬演習之用,戰時作為城防要塞。東西幹道以南為一般居住區,劃分為若幹坊裏;三條南北向幹道分別通向南麵三座城門,中軸線大道北通宮城的北門──端門。城的東門外為對外交往和設市之地;迎賓館──建安驛設於此。鄴城的西門外有大片皇家苑圃和水麵,此處還可操練水軍。為供城市用水,引漳河水從銅雀三台下流入宮禁地區,一部分河水分流至坊裏區,從東門附近流出城外。
聽政殿,身著龍袍之人端坐龍椅,威嚴的氣勢自然而然擴散而出,令人不敢直視。其下,文武百官恭然列於左右。
“李將軍,今北麵戰況何如?”
“啟稟文王,現在北麵與洛日國的戰爭即將進入最後決戰階段。由於戰線過長,洛日國兵力日顯不足,反之我軍日益壯大,戰略合理,逐漸占據上風。隻要時機成熟我軍定能一舉擊潰洛日國,奪回失地指日可待。”一位將軍手持象笏向前邁出一步,朝文王鞠躬,恭敬道。
“恩,”文王微微點頭,“不過本王擔心的不是小小的洛日國。”
“洛日小小島國有如此野心,膽敢侵犯我國河山,實屬不知死活。如不是我軍正與魏軍交戰,諒那小小的洛日國也不敢如此囂張。臣以為文王擔心的是魏煬王會在決戰的關鍵時刻反咬我們一口,不知是否如此?”一位青衣老者似乎看透的秦文王的心思,沉吟片刻答道。
“還是玄先生明白本王的心思啊,本王擔心的正是此事。那楊浩本就不是什麼善類,他定會。。。。。。”
“報!”秦文王的話還未說完,一名士兵急匆匆跑進聽政殿,單膝跪下,動作幹淨利索。
“何事如此慌慌張張?”文王眉頭微蹙,沉聲道。
“啟稟文王,魏煬王出兵前線,現在正向下野進發。派人前來告之文王:‘為不延誤戰機,擅自出兵借道下野,還望文王您諒解。’”
“豈有此理,這魏煬王楊浩竟然未曾事前知會取到本王同意就直接發兵。”秦文王震袖而起,怒道。
“這魏煬王實在太過囂張,說是借道,竟然先斬後奏,未經同意就派兵,還自稱擔心延誤戰機,真是笑話,想必其定是屈心叵測。”一位將軍滿臉怒氣,道。
“李將軍所言甚是,臣以為魏煬王必定乘此機會攻打鄴城對文王不利,文王應該早作決斷以防萬一。”一位文官建議道。
“兩位愛卿所言甚是,本來濰城與下野兩地都能作為魏軍前往戰線的補給之地,但是濰城離戰場更近而下野隻是補給方便離戰場甚遠。楊浩不是口口聲聲說為不延誤戰機,先斬後奏,此時又選擇這樣一條道路,明顯借道下野必有陰謀。你告訴本王那楊浩派了多少兵馬?”文王指著殿下跪著的士兵道。下野離鄴城不過十多裏路程,濰城距離鄴城則有三十多裏路。正常行軍速度下,途經下野的路線魏軍半個月方能到達戰場,而途經濰城則僅需十天。
“啟稟文王,據探子回報,魏煬王親自率領十五萬大軍,其中還包括三千黑煞軍。”
“什麼?”文王心頭一震,片刻恢複平靜,淡道:“好個楊浩啊,沒想到他連黑煞軍都派出了,看來他的目標就是本王不會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