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子出生(1 / 2)

第一章三子出生一個平凡的小山村,靜靜的臥在大山腳下,寧靜的清晨,天色微明,幾聲雞鳴錯落的遠遠傳來,還沒有隱去的月亮依舊掛在西南的天空,突然一聲新生兒的啼哭傳來,村東頭徐員外家的院子裏頓時熱鬧起來,側房廳中徐員外滿麵紅光的嗬嗬笑著,一個新生兒在他懷裏踢腿墩腳的哭著,哭聲清脆,幾個丫鬟婆子不停的給徐員外道喜,隔壁臥室裏徐夫人正虛脫的躺在床上,臉上卻滿是喜悅,本村的接生婆吳媽正在麻利的幫她擦汗、喂湯,一邊說著恭喜安慰的話。

小村就叫徐家村,徐員外是村裏唯一的富戶,村裏共有8家徐姓佃戶,靠租種徐員外家的地為生,還有一家獵戶姓吳,依靠打獵為生,吳媽正是獵戶的老婆,十幾年前他們一家流落到小村裏,正窮困潦倒時,徐員外接濟了他們,並將多餘的幾間庫房贈送給吳獵戶一家安身,吳獵戶因為粗通些武藝,小村又靠山,於是便以打獵為生,日常所得也多半送半賣給徐員外家。

徐員外為人厚道,對待佃戶也十分仁厚,地租多為佃戶們自己交多少算多少,遇到年景不好時,徐員外反倒要周濟幾家困難的佃戶,佃戶們十分感念徐員外的寬厚,因此閑時都是主動到徐家聽從使喚,順便掙點補貼家用,徐員外倒也不虧待他們,丫鬟婆子每月30文銅錢,長工雜役每天2文銅錢。

徐家原為東夷國的武術世家,雖然在東夷國排不上名次,再者多年下來未能出現有武學天賦的弟子,家學逐漸沒落,終於在徐員外的父輩時,與一小門派結怨,舉家牽來與西狄國交界處的一處大山腳下落戶,開墾荒地,後來逐漸收留幾家流落到此的佃戶,終於形成現在的徐家村。

徐家人口不多,徐員外、徐夫人、另有一子一女,隻是今日又添一三兒,大兒今年十五歲,二女兒十三歲,均跟隨徐員外習武,並由徐夫人教識字,還有幾名幫工的丫鬟婆子和長工,最特殊神秘的就是張老管家了,平素深居簡出,寡言少語,除了見人時始終一副長者笑臉外,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隻知道40多年前來到徐家,被徐員外的父親收留,那時候徐員外還沒有出生,其他的就一概不知道了,就是徐員外自己,也隻是在老父親去世時,告誡他張老對徐家忠心耿耿,不必當做外人,對其須執父禮。

天色漸明,村裏的佃戶紛紛帶些新采摘的瓜果、蔬菜來徐家賀喜,小山村與外界隔絕,也沒有多少新鮮物,最貴重的也許就是吳獵戶帶來的一隻野兔,那是他昨日上山唯一的收獲,徐員外帶著大兒子徐武接過送來的賀禮,並一一道謝,小院中一時熱鬧起來。在這寧靜和諧的小山村裏,生活雖然清苦,可也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溫馨。

幾名佃戶家的女人們聚在一起,唧唧咋咋的要求看看新生兒,徐員外雖然擔心驚著小孩,可拗不過幾名婆娘,還是吩咐接生婆和二女兒抱出剛出生的三兒,在廳堂讓她們看看了事,隻見新生兒與平常小孩倒也沒有什麼區別,也許唯一明顯之處,就是額頭正中靠近發際的一顆紅豆大朱砂痣,讓圍觀的婦女們吱吱稱奇。

一晃五年過去,小山村依舊那麼的平靜和諧,昔日的新生兒也已長大,隻是與一般的孩童同樣的調皮搗蛋,甚至猶有過之,父母兄長無奈之下,幹脆叫其小命貓三,貓三除了由母親教書識字外,也隨父兄習武打根基,隻是身體有些單薄,按徐員外的話說,習武資質還不如其兄,頗讓徐員外有些失望,因為在兩年前,徐員外已經給這個三兒取名徐斌,自然是期望他能文物雙全,光大門楣,奈何隨後兩年,這個三兒身體越來越單薄,到如今倒像貧苦人家孩童,營養不良相似,幸好其除了瘦弱一點,倒也沒有什麼毛病,隻是額頭的那個朱砂痣越來越紅豔,並且機靈異常,跟隨母親習文,倒是進展很快,雖僅五歲,但已能背誦詩詞百餘首,識字上千,讓徐員外夫婦頗感意外之喜。

另外,還有一點奇怪之處,就是這個貓三,雖然調皮異常,但與老管家卻很投緣,每日下午玩耍累了,總是跑到老管家的屋裏,也唯有這個時候他才會安靜下來,每當這個時候老管家總是放下一切事務,滿臉微笑的給小家夥講故事,什麼忠、義、禮、孝,三字經、千字文,精忠報國,修身齊家的一片片大道理,武林異事,行俠仗義,妖魔精怪等等傳聞。老的講的投入,雙眼微眯,小的聽得神往,瞪著烏眼亂轉,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白日夢,總之,也許隻有這個時候才是這一老一少最愜意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