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世人不能察的真正主峰,仙霧繚繞,峰頂矗立著一座道觀,宏大,威嚴。道觀上空懸著一枚金印,方寸大小,卻讓人直覺有泰山壓頂之威能。印底有“翻天”兩個上古符文,正是闡教門下十二金仙之首廣成子的翻天印。
封神一役後,廣成子自立門戶,廣收門徒,立道場於崆峒,後又隨闡教教主元始天尊去了三十三天外,走時將隨身翻天印印身留於崆峒道場,鎮壓氣運。
翻天印懸在崆峒峰頂,豪光萬丈,將整個崆峒主峰籠罩其內。而峰頂的道觀更是被籠罩在有如實質的一層金色光幕中,沒有絲毫縫隙。
道觀內三清祖師下首,供奉的便是崆峒祖師廣成子,四尊神像,享受這崆峒香火,已是有好幾千年的光景了。可今日不同的是,廣成子的塑像腳下,端端正正地擺放著一張信紙,淡淡的紫色,折成簡單的四方形。
三個仙風道骨的老道端立在塑像前,臉色凝重。
能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大殿,並留下書信,這隻在那些九流門派中才可能發生,不想今日盡出現在了崆峒。
可怖的是,翻天印鎮壓之下,整個崆峒峰頂可謂是非崆峒弟子,飛鳥不進,滴水難侵,來人竟然可以來去自如,不留痕跡,實力之強大,實在是令崆峒的三個老道心悸。
而且令三個老道苦思不解的是,當今之世,誰人有此能耐?
這三個老道,便是如今崆峒的掌教,廣成子第十三代傳人玄虛,以及第十二代僅存的兩位還未飛升的長老青風,青雲。
三個老道在整個九州之地,都是數一數二的高人。這天下勝得過他們的,屈指三數人,而且也不過是伯仲之間,若說是要無影無蹤地在三人眼皮下留書崆峒,三個老道實在是想不出誰人有此能耐。
三個老道苦思了半天,實在是一無所獲,終於伸手將那信拿過手中,便聞一股淡淡的鬱金香香味。
雖說三個老道早已經是百毒不侵,但是此刻也不敢大意,真元一震,那香氣自然不能近體。
小心翼翼地打開信紙,隻見紙上寫著
“聞崆峒有印名翻天,上古神山所煉,今夜子時借之一觀。”
下款落有“楚留香”三字。字跡娟秀,不似男子所書。
玄虛道人看罷大怒,將那信紙在桌上重重一拍,那紙原本就是普通紙張,哪兒經得起玄虛這渡過了六九天劫的仙人之力,登時便化了飛灰去了。
“這楚留香也不知道是何許人也,無名小卒,竟敢大言欺我崆峒無人。哼!便看他今夜如何拿得走翻天寶印。”玄虛顯然是對楚留香所留之信大為激怒。
青風和青雲兩個老道見玄虛怒氣太勝,深怕他處置太過草率,連忙道:“掌門,這楚留香雖是無名之輩,但就憑他能輕易出入我崆峒,便不可小視。隻怕有了個萬一,我崆峒便要成修界笑柄了。”
玄虛亦是渡了劫的得道高人,方才不過是被怒氣所激,此刻被兩個長老一說,亦知是實,對兩個老道一稽首,便立刻傳令道:“凡我崆峒弟子聽令,今夜緊守翻天印,不可有絲毫懈怠。”
子時,明月當空。翻天印在月光下更顯得光華萬丈。
崆峒掌教玄虛,長老青風青雲,以及渡劫期弟子五人,元嬰期以上弟子七十七人,金丹期以上弟子四百九十八人。或踩飛劍,或踏法寶,或使秘術,全都飛到空中,將翻天印圍了個實。
另外尚有一百五十六名低輩弟子,尚未修成金丹,不能飛行的,則是將崆峒主峰大小道路堵了個實。
“師兄,我看那叫楚留香的,也就是為圖出名罷了,你看子時已到,就算我們不動手,他便是有天大的本事,還能從我們身體穿過去取翻天印不成?更別說翻天印就是這麼好取的?就連師兄你要取,還得收了護山陣勢,穿上八卦仙衣才能取下,別說他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輩了。”
話音剛落,一眾崆峒弟子便看見一條魚從遠處遠遠遊來。
不,是一個人,像魚一般的遊了過來,天地為海。
楚留香的速度似乎並不快,但是一眾崆峒弟子卻根本沒來得及反應,就被他從身邊滑過,手,已經觸到了翻天印的印身。
“賊子敢爾。”隨著一陣怒喝,漫天光華。崆峒各老道,小道,紛紛祭起法寶,向楚留香打去。
水火鋒,仿製的翻天印,飛劍,拂塵,各式各樣的法寶似乎都已經將崆峒山頂的整個空間封鎖,撕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