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隻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複日,花落花開年複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二州自古以來就有人間天堂之美譽。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江南四大才子中赫赫有名的唐寅唐泊虎便是蘇州人,唐寅在經曆了醉生夢死,痛過亦樂過的放浪生活之後,終於選擇了逃離世間喧囂與繁華,在蘇州尋得一處世外桃園,過上了隱居的日子。這首《桃花庵歌》便是唐寅隱居蘇州時所作,寫出了唐寅隱居蘇州的生活場景,與世無爭逍遙似神仙般的日子。事情還得從蘇州說起。
陽春三月,春風送暖,正是春花爛漫時。
正午十時是蘇州民間集市開始時間,蘇州外十五裏芙蓉鎮熱鬧非凡,人來人往,街兩邊店鋪林立,早早的就開門迎客,路邊招呼生意小販的吆喝聲此起彼伏。人群中一位約十七八歲的白衣少年臉上洋溢著微笑,好奇的瞅來瞅去,對於街上的一切感到十分的新鮮,一看就知道是沒見過如此熱鬧繁華市麵的鄉下少年。
“買包子嘍!剛出籠的熱包子快來買嘍!”街邊一家早點鋪的夥計賣力的吆喝著,門前案子上擺放著五層竹籠,籠頂略微敞開,蔥花大肉的香味撲鼻而來。夥計身穿粗布衣衫,腰問束帶,肩上搭條藍白道道毛巾,手腳利落的招呼著用餐的客人。
“夥計來盤包子!”白衣少年衝著忙碌的夥計打了個招呼,跨進門檻找了張靠門的桌子坐了下來。“好嘞!公子你先裏麵坐稍等。”夥計忙不迭的應道,手腳麻利的順手抄起個白瓷印花盤,掀籠拿包子裝盤,端起來跨過門檻放在白衣少年桌上。
“小偷……偷包子。”白衣少年拿起個包子正要吃,忽聽夥計大聲喊道。扭頭向外望去,隻見小二站在一位麵容慈祥的老者麵前,老者看起來約六七十年紀,穿件灰色僧衣,已經洗得略微有些發白了,這位老者須發皆白,頭上挽個發髻,目光炯炯有神。那老者聽到夥計呼喊,忙將右手藏到身後。
“你這老頭大白天的竟然偷包子,膽子也恁大些了吧?”夥計高聲喝喊道。“我……我沒偷……”老者小聲辨解道,見被夥計發現了慌忙將剛拿到手裏的包子藏到身後。
“那你把手伸出來我看看?”小二不依不饒的說道。白衣少年聽到爭吵聲從裏麵走了出來,“老伯不能隨便拿人東西的。”微笑著對老者說道。“我沒有偷,隻是拿。藏起來拿走了才是偷,你看……”老者將包子塞進嘴裏咬了一口,一臉頑皮的對白衣少年小聲說。
“老伯,你餓了可以向夥計討要,不能就這樣拿的。”白衣少年笑著對老者說道。
“嗯嗯,就是餓了才拿的。這樣行了吧?”老者一幅孩童般的神情頑皮的說道。
“夥計,這包子錢我付了,這位老伯可能忘記帶錢了。”白衣少年笑著對夥計說。
“你給錢啊,那我再拿兩個。”那老者聽白衣少年說要付錢,把手裏藏著的包子塞進嘴裏咬著,兩手伸進籠裏又各拿了一個包子出來。
“切!你……你這老頭……”看到老者得寸進尺,說話小孩子一般模樣,夥計搖著頭。
“嗬嗬!沒事,我一起付。”白衣少年從隨身袋子裏取出幾文銀錢遞給夥計。轉身回到裏麵。那老者拿著包子也跟了進來。
“老人家,你夠吃嗎?不夠這裏還有。”白衣少年禮貌的對老者說道。
“你真是好心人啊!小兄弟,我跟你說小兄弟,老哥我一個月沒吃過肉了,都快忘了肉是什麼味了,小兄弟你請我吃燒雞好不好?”老者可憐巴巴的對白衣少年說道。
“嗬嗬,老人家,你怎麼一個人啊?你哪裏人啊?”白衣少年笑著說道。
“別老人家老人家的,我很老嗎?一個人很好玩啊,想幹嘛幹嘛,想去哪就去哪。要不你陪我玩好不好?走走,咱出去玩。”老者說罷不管白衣少年答不答應,拉著白衣少年衣袖就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