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出水麵 後記(1 / 3)

2015年12月18號開始上傳,今天是2016年4月9號,曆時一共115天,《靈魂通路》終於順利完結。

雖然隻有區區三十萬字,但個中艱辛,恐怕隻有寫作者自己,才能有深刻體會。

在自評時,我說,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網文,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懸疑推理。現在我還保留這個觀點。

有人曾建議我把它放到輕幻想的類別,也有人建議放在唯美青春的類別,俺想來想去,沒有去做調整,當然不方便調整也是一個原因。

雖然此書的懸疑推理成分看上去不是那麼明顯,但有心的讀者一路讀下去,應該是能捕捉到字裏行間所設置的懸念和伏筆的。

所以,我還是將其歸為懸疑推理類了。

在第一次自評時,我說這是一本探究人心的書,現在合上電腦,湧入我腦海中的還是這個主題。

書名是《靈魂通路》,有賢者也將其涵義闡釋得很清楚:通往靈魂深處的道路。靈魂所要通向的道路。

靈魂是什麼?

這是一個很難說清楚的問題吧?

當然如果上網搜一下,應該能搜到一些詞條解釋的。但我不打算做網絡文字的搬運工,我還是用我自己的語言來說好了。

其實,這部作品全程都是用我自己的文字去書寫的,沒有從網絡上、書上去引進一絲一毫別人的東西。

下麵回到正題,靈魂是什麼呢?

在我寫這部作品前,我似乎並沒有確切的答案,現在作品完結,我似乎明白了一些東西。

靈魂是一種愛的能力。是愛的生成、輸出、感受、接收、再生成的一種循環係統。

當我們說靈魂已經死去,實際上是說失去了愛的能力。

正值青春年少的少年郎可能會笑:靈魂怎麼會枯萎,愛的能力怎麼會失去?

但如果在社會上拚打個十年八年,當青春已不再,當支撐自己奮勇向前的激情退去的時候,再回頭四顧,你會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愛的能力已逐漸退化,靈魂在慢慢枯萎。不止是別人,自己亦是。

雖然這看上去是徒增奈何的事情,但細想一下,這又是多麼的可悲!

掐指一算,從出校門到現在也已經有十來年了。應該是早已沒有資格來說青春了吧?

但有句很中二的話是怎麼說來著?夢想不死,青春就還在燃燒。

好吧,雖然早已過了中二的年紀,不過,既然已經走在通往夢想之城的路上,那就還是一個中二的騷年。

筆者很喜歡村上春樹的文字。其實,俺接觸他已經是很晚了,大概是近幾年才接觸到的。我想,很多人可能是在自己十幾歲二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接觸到了吧?

不過,接觸的早晚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接觸到了,這就是緣分的開啟。

應該是2013年的夏天,那時候我無意中搜到了一個“且聽風吟”的文學網站。其實,剛開始隻是想搜一部叫《且聽風吟》的電影來著,而關於《且聽風吟》的電影,也隻是為了電影中一個明星而一時興起而已。

所以,我要感謝網絡的普及,感謝度娘搜索引擎的給力。當我打出“且聽風吟”四個字的時候,在頁麵上出現了“且聽風吟”文學網站的搜索項。

剛開始是在“且聽風吟”文學網站上發表短篇小說、散文、隨筆之類的文字。

後來在網上輸入“且聽風吟”次數多了之後,我在界麵右邊的推薦項裏看到《且聽風吟》這樣一本書。

這本書是村上春樹寫的。

剛打開看時,沒有太多的感覺,所以,隻看了開篇幾行字,就點了右上角的叉。

但我在自己十幾歲的時候很喜歡伍佰的《挪威的森林》,查了這個村上春樹的作品集,居然也有這麼一本同名的小說。

於是,就打開《挪威的森林》這樣一本書來讀。

一讀就欲罷不能。

一口氣讀完了《挪威的森林》《冷酷仙境與世界盡頭》《海邊的卡夫卡》《尋羊冒險記》《一九七三年的子彈球》《奇鳥形狀錄》等等,讀完了他所有的長篇,就讀他的中短篇、散文、隨筆。那時候的自己真如中了魔似的,一遍聽著他推薦的音樂,一遍在本子上摘抄著他喜歡的電影、歌手、歌名、菜單、甚至是汽車的牌子。

我還記得自己看《冷酷仙境與世界盡頭》《海邊的卡夫卡》時的閱讀體驗。桌邊放一杯紅酒,雙眼盯著電腦屏幕,看到興奮、緊張處,喝一口紅酒,看一眼窗外,似乎此身、此時所處的世界皆為虛妄。內心裏感覺有些東西被掏得空空的,唯有通過紅酒的刺激,才能提醒自己,將自己拉回到現實之中。

那時候,我就在想,如果我也能寫出一部,哦,不,寫出十分之一這樣的書該有多好啊!

後來,我買了紙質書放在家裏,《海邊的卡夫卡》《冷酷仙境與世界盡頭》我又精讀了三遍。

這種閱讀體驗,僅此一次,以後再也沒有這種感覺了。

上麵說這麼多,其實想說,寫作《靈魂通路》其實是一次嚐試。一種試圖通過文字去探索另一個通往靈魂之路徑。

筆者今年已經過了三十歲了,似乎過了三十歲,心態就會有些滄桑之感。

村上春樹在他三十五歲的時候,曾經赤裸著身體,站在鏡子麵前,一點點地確認著他身上的肌肉。哪些已經鬆弛掉了,哪些已開始變得臃腫,哪些功能正在退化……

站在鏡子前的村上春樹感到人生的茫然,所以,他選擇跑步,他說,唯有通過持之以恒的跑步,才將肉體鍛煉出足以支撐寫長篇小說所需要的精神力。

開始跑步後村上春樹一直看起來很年輕。創作力也一直旺盛。雖然已經六十多歲,但依然骨骼強壯,精神矍鑠。

所以,從2013年的夏天,我也開始了跑步。人生過了三十歲,大概都會不由自主地去思考人生的很多問題,同時,又會迷茫不安,但卻隻能徒呼奈何吧。

三十歲後的筆者,也會站在鏡子麵前辨認著自己身體一點點的變化。但筆者恐懼的似乎不單是身體的變化,筆者常常會端詳自己的眼睛。那雙眼睛經過歲月的洗滌,眼眸中已經多了幾分淡定跟從容,但卻少了年少時的那份傻氣跟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