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事記公元2051年1月,俄羅斯在原子能研究方麵取得突破性進展,核聚變反應得到完美控製,人類從此擺脫能源匱乏的困擾。同年10月,俄美雙方幾乎同時開發出直徑小於1mm的核聚變反應堆,核能源甚至可以利用在微型紐扣電池上,徹底解決了核能利用的局限性。至此,世界各國對能源紛爭的激烈程度降低到了冰點以下。然而,能源的研究並沒有止步。公元2083年5月,日本科學家試驗“真空激光材料降解”獲得成功,該試驗直接將生活垃圾經過處理後降解到原子水平,從而生成單一物質。而這一項目很快被應用在核能源的燃料供應上。從此,能源的問題已經得到了徹底的解決,人類也在此基礎上開始了向新領域發展的發展路線。
公元2055年3月,在能源局限性突破的基礎上,中國“空間物理實驗室”傳出喜訊,基於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研究獲得突破性進展,工作人員在0.01秒的時間範圍內獲得穩定蟲洞,並通過該蟲洞對已知空間坐標成功傳輸2千克石墨,經分析,傳輸之前石墨內原子瞬間狀態同傳輸之後該石墨的原子瞬間狀態並無差異。這一項目是空間物理學發展史上的一個裏程碑,此研究結果的公布就像猛烈的核聚變一樣轟動了全世界。因為,這代表著人類對浩渺宇宙的探知突破了一個瓶頸——人類有可能因為這個項目的成功而突破這個宇宙的極限速度——光速。人類完全有可能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從已知宇宙的一個點,到達已知宇宙的另一點。當時,世界因此沸騰了。愛因斯坦,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正是由於他早期的研究,才使得後輩有了不斷努力的方向。也正是由於他的劃世紀的前瞻性的科學理論和科學猜想,才使得人類能有如今的成就。
公元2083年2月,基因科學的研究獲得突破性進展,美國科學家成功將人類基因與藍鯨的兩棲基因剪切合並,並培育出“兩棲人”。該項目曾一度得到世界各大組織的質疑和製止,但人類終於禁不住該項目背後的巨大誘惑力,2095年5月,聯合國出台“人類基因研究公約”,該公約規定“人類基因是全人類的生命寶庫,人類有權研究並改進它。在不違背最基本道德底線的情況下,各國可以合法進行有關人類基因的研究項目,以此來促進人類基因的進化。”當然,何謂“最基本道德底線”,在這裏就不得而知了。可見,人類還真是一種奇怪的動物,一邊高舉“尊重他人,維護人權”的大旗,一邊還在進行著最慘無人道的研究。還要堂而皇之的美其名曰“促進人類基因的進化”。
公元2099年9月,空間蟲洞的研究已經趨於成熟,人類也因此在太陽係的類地行星上建立了研究基地,並可以在數秒之內往返於地球和這些基地上。同時,基因科學的發展也突飛猛進,大批擁有各種能力的強大人類種族誕生,並廣泛外派到銀河係中,用以尋找其它恒星係統中的類地行星,因為就當時人類文明的發展水平來說,人類並不認為自己是孤單的。時間在延續,生命在繼續,尋找也在繼續。但是,人類真的能在茫茫宇宙中找到和自己一樣聰明的智慧生命嗎?抑或是,人類找到了,但,有人能保證外星文明對人類就是友好的嗎?或許,這並不是一件美好的事。當有些事真正發生時,人類才發現自己的無知與懦弱。而令人悲哀的是,以人類剛剛跨入宇宙的知識水平來說,正是由於人類的無知,才給自己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災難。同時,廣袤而神秘的宇宙,真的有公平的存在嗎?
時間,有時候真的過的很快。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公元3805年了。在這近1700多年裏,人類也在遙遠的麥哲倫星係建立了兩個星球的殖民地。浩瀚宇宙,廣袤而神秘。要在這浩渺宇宙中找到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人類經過數千年的科技飛躍,終於在宇宙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與外星文明的接觸,卻一直石沉大海。如此長時間的苦苦尋覓卻終不見結果,人類也漸漸相信“隻有人類,才是這茫茫宇宙中的唯一的智慧生命”。人類也因此樂得其所,穩定而堅定的發展、前進。
然而,正當人類以為前景一片光明的時候,正當人類沉浸在科技的飛速發展給生活帶來美好的未來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