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灰色童年(1 / 2)

1985年天京郊區,一個很普通的小墓地陵園內。天色已經完全黑透了,管理員的房間外麵一盞昏黃的小路燈發出暗黃的燈光下,一個差不多6.7歲左右的小男孩正趴在一個小石墩上麵看著一本已經破舊的書本。

依稀從書皮上模糊的顯示著兩個字_<語文>,是小學生的課本吧?隻是不知道他的眼力怎麼那麼好,那麼暗的光線都能讀書.

“吱呀”一陣開門聲傳來,一位頭發蒼白的老大爺,從房間裏推開門,和藹的雙目,注視著那個路燈下的小男孩,隨即微微的歎息了一聲:”小風輝,該回家咯,天不早了哦”.

隻見那個小男孩微微的擰了一下小眉頭:‘知道了,趙爺爺!”然後把書放進旁邊的一個看似書包的一個布袋裏麵。

轉身向墓地深處走去,而那個看守墓地的趙姓大爺,又是歎息了一聲注視著遠去的小男孩。

其實這個趙大爺是一個老紅軍了,抗日完了後。仗沒得打了,家也失散了,還落了一個殘疾,才在這裏守陵園,裏麵有他的幾個老戰友。

幽靜的墓園深處,小風輝輕車熟路的來到一個墓碑前,輕輕的吻了下墓碑上的小相片,然後用微不可聞的聲音嘀咕了一聲。

然後轉身向出口走去,路過管理室稚嫩喊了一聲“趙爺爺,再見”,然後向著家的方向走去。吱呀一聲管理室的小木門又打開了,那個趙大爺走出來看著那個遠去的單薄小身影,良久才轉身。

怎麼一個可憐的孩子啊,雙親都不在了,這麼小就這樣懂事,家裏沒有電燈,每天都來墓地借著路燈讀書,白天還要撿破爛維持生活。

他是怎麼堅持下來的,趙大爺不止一次想留下他一起吃飯,當小男孩吃過一次後看著趙大爺本就不多的口糧後,就再也沒留下吃過飯,每次都微笑的說家裏已經做好了。

那個墓地深處的墓碑埋葬的是他至愛的媽媽。

墓碑很幹淨周圍也沒有雜草,每天小男孩都會親吻一遍墓碑上那張泛黃的小照片,無論刮風下雨,每天都會來到這裏。小風輝,就是一個這樣堅強的小男孩留給趙大爺的深刻印象,也許他太孤單了吧,也許他太需要愛了,也許…………他需要一個溫暖的家!

天京郊區一個很小很幽暗的小胡同裏,這裏大多數都是木製房屋。小風輝,回到自己的小木屋裏,這是他從有記憶以來一直生活的地方。

他記憶裏沒有父親,隻有每天對他無微不止,循循善誘的媽媽,記憶中的媽媽很漂亮,卻對生活的無奈,也許沒吃過苦,所以每天掙不了多少錢來養活小風輝,懂事的小風輝也從沒跟媽媽要求過什麼,整天顫巍巍的跟著媽媽後麵拿這拿那,還會用他那稚嫩的小手幫媽媽錘錘腿。

直到去年的一個雨夜,已經快要陷入昏迷的媽媽,給了小風輝一個布包,讓他去河南投奔他的舅舅後,就拋下了小風輝追隨那個她深愛的男人而去了。

懂事的小風輝跪了3天3夜乞求了周圍的鄰居幫忙料理媽媽的後事。然後每個月開始學著出去撿破爛,省吃儉用的省下2塊錢來還給周圍的鄰居料理媽媽後事的錢,雖然很多人都不肯收下,但是很小風輝還是堅持著還了兩年。結果是自己一直都是一副淡黃的皮膚,沒有營養提供的單薄身材。

小木屋裏沒有電燈,隻有一盞小煤油燈,小風輝還經常都舍不得點,反正他對屋子裏已經很熟悉了,閉著眼睛也能走。放下布包,走下另一間小屋裏麵有個簡陋的灶台,掀開鍋蓋,裏麵躺著兩個已經冷掉的窩窩頭,拿起一個放進嘴裏吃了一半又放進了鍋裏就算完成了晚飯。

小風輝不是沒有想去找舅舅,但是他不知道怎麼坐車怎麼去,每次都被別人用沒有大人跟著不許上車給打發下來了,而且他也沒錢。那時他才6歲,他也經常怕打雷刮風下雨,他也怕黑夜孤單,他也會在夜裏大喊著媽媽的名字醒來。

一個6歲的孩子就在這樣的日子裏靠著撿破爛生活的日子當然也少不了周圍人的幫助,今年已經7歲了,不知道為什麼,看到同齡的孩子背著書包,他就特別的興奮,輾轉著儉破爛的時候,他就特別注意書本,終於被他湊齊了不少課本,每天他就站在教室外麵跟著裏麵的孩子一起學習。也會跟著一起做作業,雖然從來沒有人檢查過他,學校門衛室的老大爺是他一個院子的,也默認了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