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汗血馬戰爭

一、汗血馬的傳說

汗血馬,產自大宛。傳說此馬出汗如血,每天能跑五百公裏。初,汗血馬由張騫出西域時發現。後,有人捉到一匹汗血馬,送與漢武大帝劉徹。劉徹發現,這汗血馬比他鍾愛的烏孫馬,還要高大威猛。於是,從此將汗血馬稱為“天馬”,視之為寶馬。

汗血馬之寶貝,不僅是它出身高貴。更重要的是,相對於其他馬來說,此馬具有以下優勢:速度快,力量足,耐力強。而且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盈,跑起來很帥。

事實上,漢朝人對汗血馬並不陌生。想當年,劉邦率三十萬大軍北上,被冒頓三十萬騎兵困於平城。當時劉邦見那匈奴坐騎,威猛高大,具有極大的威懾力。須不知,那時匈奴之坐騎,就是傳說中的汗血馬。

劉徹不但喜歡汗血馬,而且多多益善。道理是很顯然的,如果漢朝也能像當年的冒頓那樣,借汗血馬裝武漢朝的騎兵。請問,匈奴之強,西域之大,又怎麼在話下呢?

於是,尋找汗馬血,就成了劉徹布置給出使西域使者們的一道任務。公元前104年,出使大宛國的使者回來了。他告訴劉徹一個沮喪的消息,大宛是有很多汗血馬,可是他們全都藏住,不肯送人。

劉徹一聽,就明白了。大宛和漢朝既不是親戚,又不是什麼好朋友,憑什麼白白將國寶送與你呢。既然送不得,那花錢買總可以吧。

當然,所謂寶物,不是花錢都能買的。所以,劉徹沒有說買,而是說換。拿什麼換?答案是,馬。

以馬換馬,似乎玩笑開大了。這不是笑話。因為,劉徹準備的這匹好馬,也是特別寶貝。此馬,不是活馬,而是死馬。此死馬,以黃金造之,別稱金馬。除金馬外,再加千金。以馬和千金,換你的汗血馬,總該可以了吧?

這應該是可以的。漢使是這樣想的。劉徹也是這樣想的。

很遺憾的是,大宛人不是這樣想的。當漢使攜著金馬和千金來到大宛國,向國王說明交易事項時,宛王猶豫了。宛王想了想,對漢使打著哈哈說,交換寶馬這事,不能由我一個人說了算。要不這樣吧,回頭我跟我那幫臣屬商量商量,看他們意見如何,然後再回複你們。

漢使隻好等宛王研究討論。可討論的結果,遠超出了漢使所料。他們這個結果就是:不換。

宛王之所以不想換馬,是因為他們有恃無恐。首先,漢朝距離大宛遙遠,且又隔著遼闊的沼澤鹽地,水草不生,兵馬難度。如果漢朝發兵攻伐,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從天外飛來。既然想飛,就必須先造好翅膀先。

其次,漢朝通西域,有南道和北道兩條路。南道沙漠千裏,水水缺乏,馬匹難越。漢朝使者屢屢越過,死數過半。如此死境,大兵團出動,無異於自討苦吃。如果走北道,正合大宛意。因為北道有匈奴守著,想來大宛,首先闖過匈奴的馬刀。

綜合以上兩點,宛王最後得出:反正我拒絕,漢朝也不能拿我怎麼樣。

主意打定,宛王召見漢使,說了一句話:你們回去吧,我們決定不和你換金馬了。

鬱悶或者意外,都不足形容漢使的內心。娘的,老子一行人大老遠跑一趟不容易,來回要好幾年,你竟然說不換就不換。漢使的麵子可以不給,可是漢朝天子的麵子,你們竟然也不給?

不換是吧,那等著瞧。那時,憤怒的漢使跳將起來,指著宛王大罵一通。讓宛王想不到的是,他們竟然當著宛國人的麵,將金馬敲碎,揚長而去。

這下子,有好戲看了。

果然,漢使一離去,宛國就有人也跳起來罵道,什麼東西,漢使太囂張了,竟然不把我們宛國當回事。既然他們都能做得那麼難看,我們幹脆一不做,兩不休,將他們辦了。

罵漢使的這人,是宛國貴人。他們不是隻是罵罵,過過嘴癮的。很快的,他們向宛王建議,派人半路攔截漢使,全殺了。

宛王同意了。於是,宛國軍隊快速出動,半路成功攔截了漢朝代表團。最後,他們不便殺光了漢使,甚至連漢使帶來的財物,也全部搶了。

誅殺漢朝代表團,這在漢朝外交史上,是第一次出現。事情很突然,後果也很嚴重。消息傳回漢朝,劉徹暴怒了。

給你臉,你要不臉。那就隻好用腳踹了。這時,還沒等劉徹發話,已經有人主動站出來說話,說:“宛國兵力很弱,隻要陛下撥我三千騎兵,到時不用攻城,隻用弓箭就可將他們全都搞定。”

說這話的人,是曾經出使大宛國的使節,名喚姚定漢。劉徹沒有覺得姚定漢吹牛,恰恰相反,他相信了。因為以幾千騎兵,拿下西域一國,並不是沒有先例。之前,浞野侯趙破奴,就曾經隻用七百兵,就活捉樓蘭國王。那麼,三千兵搞定大宛,又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

不久,劉徹調兵遣兵,率軍出發了。

有必要交待一下,劉徹此次出兵,數目不是三千,而是數萬;將領也不是姚定漢,而是一個新人。這個新人,他的名字叫趙廣利。

劉徹為什麼出動大軍團?其中舉動,可謂耐人尋味啊。在我看來,醉翁之意不在於酒。劉徹的目標,不是隻有一個小小的大宛,而是整個西域。為什麼要搞定西域,原因隻有一個,現在很是出手的時候。

翻開地圖看看就可知道:西南夷,南越,閩越,朝鮮,通通被漢朝搞定。甚至北方的匈奴,也隻有委縮漠北,不敢南下而牧馬。舉目天下,唯有西域沒有訓服。他們不服漢朝,一是路遠,二是他們還沒有嚐過漢朝的厲害。

劉徹對付西域,拿當年對付匈奴的那般絕招,還可以繼續使用。劉徹的絕招是什麼?具體我們就不多說了,但是有一條是很明確的。那就是,提拔外戚,打造漢朝鐵軍。衛青,霍去病,就是在他手裏成長過來的。

然而,霍去病早逝,衛青也於前年,即公元前106年逝世。兩個牛逼的外戚將軍一走,漢朝就沒什麼厲害人物了。然而,明星將軍衛青和霍去病,是劉徹一手造的。劉徹相信,過去能造,現在也仍然能夠。

於是,他就將下一個明星將軍的人選,鎖定了外戚李廣利。

二、混混李廣利

李廣利,出生年不詳,中山(今河北定縣)人。李廣利之所以被漢武帝看中,托了一個人的福。這個人,就是他的妹妹李夫人。李夫人,是漢武大帝生命中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女人。而李夫人能被漢武大帝看中,主要是托了兩個人的福,一個是其兄李廷年,另外一個則是以向劉徹推銷美女為榮的平陽公主。

托蒼天的福,李延年全家,即父母兄弟全都是倡人。所謂倡人,換到今天,其實就是藝人。可惜的是,藝人自古以來,在權貴士大夫眼裏,從來都是下九流,不值一提。

初,李延年不知何故,坐法腐刑。所謂坐法,就是犯法,所謂腐刑,就是閹割。被閹割的李延年,光榮的成為了一名太監。然而他每天的工作,不是彈曲唱歌,而是替皇家看狗。看狗不丟人,不上進才丟人。後,劉徹大興土木工程,祭祀天地。既然祭祀,就得有人造樂,李延年有幸的被選中了。

沒想到,李延年一出場,因為技藝壓人,被漢武看中。於是,逢有宴會,必請李延年唱歌助興。李延年不但善歌,還能譜曲。寫新歌,譜新曲,漢武聽之不厭,每每入迷。其中,李延年還特別量身打造了一首新歌,此歌一出,從此改變了一個女人的命運。

歌詞如下: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漢武聽得入心,不禁一聲歎息,問道:好歌啊,請問世上真你有歌中這般女子?

李延年沒有回答,答案留給了另外一個陪宴的人。這個人,就是平陽公主。平陽公主接過漢武帝的話,說道:李延年家有一個妹妹,長得特漂亮,他歌詞所唱的,正是其妹。

漢武心為之動,馬上召人。一看,果然是一個善舞的美女。於是,李美女便被漢武召進宮中,不久,生下一子。母因子貴,李美女被封為李夫人。

由倡女一躍成為夫人,李夫人發大了。可惜的是,這個李夫人身體不行,產子之後,竟然病倒。劉徹聞聽李夫人病了,前來探望。然而,李夫人以被蒙麵,隔著被子說道:“我的容貌被病魔卻毀了,不方便見您。如果陛下您憐憫我,請允許我把我的兒及兄弟,都托付給您。”

劉徹很是鬱悶。說道:“夫人一直臥病不起,我難得來見你一次。你不如先讓我看一眼,咱們再商量托付的事,那不挺好嗎?”

李夫人卻這樣答道:“不行啊。我還沒有化妝,怎麼能這樣冒然見陛下,妾還是不敢做如此懈怠之事。”

劉徹快無語了,隻好引誘道:“如果夫人現在掀被見我,那我一定賜夫人千金,並且封你兄弟官職。你說怎麼樣?”

李夫人仍然很固執,說道:“妾以為,給不給我兄弟封官在於皇上,與皇上見不見我一麵無關。”

劉徹這次是真無語了。過了一會,又哄,李夫人還是不肯掀被。於是,劉徹隻好起身,鬱悶走人了。

李夫人為何不肯見劉徹,不是她不識抬舉,也不是她要耍大牌,而是他深刻地懂得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就是:從來以色相事君者,色壞則愛弛,愛弛則恩絕。天子之所以顧念她,是念她平生貌美。一旦見其容壞,必惡吐棄她,那時候,如果還要談什麼托付兄弟的事,簡直就是胡扯。

真是一個將男人心看透的奇女子。不久,李夫人病逝。這個聰明絕頂的奇女子終於如願以償,很快的,劉徹兌現了她臨終前的遺願,封其兄李延年為協律都尉,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征伐大宛。

聽漢使說,大宛將汗血馬全藏在貳師城。漢武帝期望李廣利能將貳師城的汗血馬全搶回來,於是就封了這麼一個貳師將軍的號。

劉徹撥給李廣利的部隊如下:六千匈奴騎兵,同時從各郡國征調數萬人。匈奴兵是劉徹向渾邪王要的,渾邪王投降漢朝後,花了劉徹不少銀子,劉徹向他要點人,也是理所當然。可讓人暈菜的是,這數萬人,全都是地痞流氓,統稱惡少年。

我總算看明白了,匈奴是以搶劫發家的,流氓也是多以搶劫為業的。大宛對漢朝,亦是犯了搶劫之罪。而劉徹派這麼一支與搶劫有染的軍團出征,這招就叫,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

或許劉徹以為,過去都能成功打造衛青和霍去病,今天,他一樣能將李廣利打造成將軍明星。事實證明,劉徹錯了。他的想法沒有錯,辦法也沒失靈,他錯就錯在,在一個恰當的時機,選了一個錯誤的混兒。

陪同李廣利出征的,還有王恢。王恢,就是曾經以出使西域,蹭點外塊為職業的人。車師和樓蘭等國沒給他供水送糧,斷了他的生意。所以,後來陪趙破奴出征,破了車師國,活捉了樓蘭國王,有功,被封為浩侯。因為王恢對西域熟門熟路,所以此次的任務,就是當李廣利的向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