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92年,西夏國主李乾順親政,為進一步達成與遼軍事上的合作,他親率50萬大軍,由陝西鄜延路,進犯宋朝邊境,攻打金明砦,企圖吞滅大宋。哲宗皇帝親命鎮守邊關的大將狄詠全力反抗。
可是金明砦城內守軍僅有區區五萬不到,如何與遠超自己近十倍的力量對抗呢?再加上城內存糧不多,所以守城更是艱難異常。
狄詠一麵上折請求皇上派兵救援,一麵堅守城池不出,一時之間形成兩軍對壘形勢。
潘炅每日派兵在城門口罵陣,想誘使狄詠出兵,無奈狄詠堅守不出,情急之下,潘炅一麵將城團團圍住,一麵嚴密劫殺狄詠派出去請求支援的士兵,日日戰鼓齊響,派大軍輪番攻城,想要困死城內所有兵民。
這一日到了晚上子時,金明砦城外燈火通明,由潘炅與梁太後親自督戰的夏軍已輪番攻了第六次,都被宋軍頑強擊退,此時是第七次攻城,潘炅命人一麵用大樹使勁撞擊城門,一麵架雲梯強攻。
金明砦城內士兵已苦苦堅守三月,仍然不見朝廷派出一兵一卒支援,如今五萬將士已盡數喪亡,僅存二千五百餘名士兵堅守城池,且也都是些老弱病殘的士兵。此時城牆之上,狄詠正率領部下拚死反抗,手中長劍劍刃已砍得卷了起來,既然身上已染滿鮮血,多處受傷,他仍不願放棄。
副將唐慶此時已身負重傷,他奮力殺退一撥敵軍之後,趁著空隙來到狄詠身邊道:“將軍,敵眾我寡,金明砦就快不保,還請將軍帶著妻兒速速離開,屬下等定當拚死保護你等安全出城。”
狄詠著看身邊一個個受傷的將士,這些都是隨他多年南征北戰的兄弟,又看了看城牆之下數不勝數的敵人,不由仰天長歎一聲道:“想不到我狄家世代忠良,我狄詠空有一番抱負,如今卻要困死在這裏,天滅我也!”他話音未落,一腔熱淚已流了下來。
眾人見此,不由都紛紛落淚,一時英雄氣短。
唐慶安慰道:“將軍,俗話說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我等殺出重圍,將來再報仇雪恨也不為遲,還請將軍速速做出決定,敵軍馬上就要再次進攻了。”
眾人也都紛紛跪下勸說。
狄詠半天才道:“不!我狄詠今日就是死,也誓要與金明砦共存亡。唐兄,我有一事相求,希望你能答應。”他說完便給唐慶跪了下去。
唐慶連忙扶起他道:“將軍有話盡管吩咐,屬下便是赴湯蹈火,再所不遲!”
狄詠道:“各位將軍追隨多年,狄詠無能,不能給各位高官厚祿,甚感慚愧,來世狄詠定當報答各位兄弟的恩情。如今金明砦眼看不保,我懇請各位弟兄護我妻兒,殺出重圍,也好為我狄家留下一後,此恩此德,狄詠當來世再報。”
唐慶見他危險之際托孤於自己,不由頓時淚流滿麵,跪下單手舉起,鄭重的說道:“將軍,屬下等就是拚了性命,也要保住小主人和夫人逃出重圍,請您盡管放心!”
其它幾人見狀,也都紛紛跪下,以表忠心。
恰在此時,隻見一個女子身穿盔甲,懷抱幼兒踏上城牆。
狄詠見來人正是自己的結發妻子潘婷抱兒子上了城樓,連忙上前迎去,輕輕的撫摸了幾下尚在熟睡中的兒子,半天仍是不舍,他知道這些天連番打戰,兒子整夜沒有睡好,如今好不容易睡著了,又怎舍得將他叫醒。
潘婷道:“狄大哥,潘婷誓與你同生共死,今日我們一家,便為金明砦殉國!”
狄詠看著潘婷,想到她自跟隨自己以來,從來都沒有過上一天安靜的日子,如今兒子剛滿五歲,便要經曆此生離死別,不由淚水又流了下來道:“不!婷妹,你帶著揚兒隨眾將殺出重圍,為夫親自護送你們母子出城。”
潘婷見他到了此時還在堅持,知道無法說服他,不由掃了周圍的人一眼,見都是當年追隨自己跑出來的幾個弟兄,不由心中倍感欣慰,轉身朝唐慶道:“唐大哥,當年我十人冒死從永樂城逃出,潘婷本想給大家一個好前程,卻不想如今害得大家要遭此大難,小妹有一事相求,懇請你帶著揚兒殺出重圍,為狄家留下一條後路,我夫婦二人就算是死,也瞑目了!”她說完之後,不由含淚看了一眼懷裏的兒子,忍不住親了親,小家夥輕輕動了動,便又睡熟了過去。
她本想將他叫醒,交待他幾句,可是又不忍讓他看到這生離死別的一幕,隻好這才玉牙一咬,扭頭將他遞給唐慶。
唐慶含淚接過,半晌不語。
狄詠見妻子要跟自己一起共赴生死,心中雖有不舍,卻也倍感欣慰,便也轉身對唐慶道:“唐兄,情況緊張,大恩不言謝,城門眼看就要被攻破,到時你便騎著小紅馬先行,我夫妻二人定會拚命護送你們出城,各位兄弟拜托了!”
眾人見他夫妻二人心意已決,不由再次紛紛跪下,失聲道:“將軍,夫人,保重!”說完便叩了幾個頭,這才齊齊的站了起來,依依不舍的下了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