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天見潘炅如此,本想伸手扶他起來,又怕節外生枝,便含淚點頭道:“炅兒,你今日一去,定當好自為之,江湖多險惡,萬不可逞強好鬥,枉送性命,必要之時報出你爹爹和伯父的名子,也許能救你一命,伯父能做的也就隻有這些了。”
潘炅見他到了此時還待自己如此之誠,不由很是後悔剛才失手打死打傷他的弟子,哽咽道:“楊伯父,炅兒去了,您多保重。”說完之後,便拿起扁擔,迅速走了。
楊勝天不忍看他離去的身影,一行老淚頓時流了下來,輕輕的歎了一口氣,自言自語道:“義弟,你在天有靈,保佑炅兒從此平安無事!”他說完之後,便扶起那兩名受傷的弟子,將身亡的弟子找個地方,草草埋葬了,便又朝北京大名府趕去。一路之上,不是擔心潘天,便是擔心潘炅,盡是心事重重。
卻說耶律乙辛被潘炅打死之後,消息很快轉到了遼道宗耶律洪基的耳中,耶律洪基想到叛徒已死,雖然內心很是高興,可表麵卻裝作異常憤怒,對外宣稱要親率五萬鐵騎踏平北京大名府,為南院大王耶律乙辛報仇。
此時宋神宗已經病逝,其子九歲的哲宗趙煦繼位,由於年齡太小,實權盡掌握在其祖母高太後手中。當時大宋正遵循神宗遺旨,想要一舉收複西夏,聽到耶律洪基要派大兵攻打大宋,高太後不由很是害怕,連忙派使臣前去遼朝議和,並帶了無數金銀珠寶,菱羅綢緞送於耶律洪基以求和。
耶律洪基見哲宗皇帝如此慷慨,便半推半就不再追究此事,可是卻要求神宗皇帝捉拿住殺害耶律乙辛的犯人,送往遼國嚴加治罪。
高太後為求和平,於是便痛快的答應了耶律洪基的條件,並下了懿旨,各處派兵嚴加搜索,全力捉拿潘炅,並畫了他的相貌,懸賞十萬兩白銀兩,四處張貼通緝潘炅。隻是那通緝布告之雖標注的是潘炅的名子,可卻是潘天的相貌。
再說遼國自耶律洪基繼位以後,一直都很重用耶律乙辛,使得他大權在握。耶律乙辛此人老謀深算,野心勃勃,早就想自立為王,皇太子耶律浚識破了他的陰謀,他便痛下刺客,誣陷太子的母親,大遼皇後蕭觀音與伶人趙惟一通奸。耶律洪基聽信讒言,不由勃然大怒,也不聽皇後辯解,便下令將其處死,成為了朝一大冤案。不久之後,耶律乙辛便又故伎重演,向耶律洪基進言,說太子意圖謀反。耶律洪基當時已上了年紀,再加上為人本就昏庸,整日裏隻顧沉迷於酒色之中,一聽說兒子竟然要造自己的反,二話不說,便又將太子耶律浚關進監獄。
耶律乙辛這才又找機會進監獄殺了太子耶律浚,便又假惺惺哭著向耶律洪基謊報說太子已病死在監獄。耶律洪基雖然昏庸,可是聽說自己兒子死了,這才有所醒悟,想到兒子竟然被自己稀裏糊塗的給害死了,心中很是悔恨,便準備召見兒媳婦好好安撫一番,哪知耶律乙辛生怕此事露陷,便又暗中殺死了太子妃滅口,並對耶律洪基說太子妃心中有鬼,自覺愧對於您,知道您要召見她,還以為是要治她的罪,提前畏罪自殺了。”
耶律洪基想到兒子和媳婦全都死了,心中不由更愧,再加上心情煩躁,便命耶律乙辛厚葬了太子和兒媳兩人,獨自一人去街上散心,聽到有一婦人當街唱“挾穀歌”,不由為之所動,頓時明白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實非人道,於是便將太子的兒子接到了宮裏,這才明白其中的內幕,知道一切都是耶律乙辛在背後搞的鬼,不如惱凶成怒,派兵去捉拿他,哪曾想耶律乙辛早已聽風聲,逃跑到大宋國境去了,隻好做罷 。如今聽說他在大宋境內被潘炅所殺,心中自然很是解恨,卻又故意裝作生氣的樣子,得了大批金銀珠寶,當真是坐享漁翁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