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地蘇懷江也頗為擔心蕭徹,心想著,既然聖人已經決定讓蕭徹做太子,那他直接接旨完全沒有什麼不妥,明顯是有些人暗中地舉措惹怒了聖人,所以聖人才有意敲打他們,直接出其不意地立儲,想讓他們知道朝廷到底是誰說了算。
連蘇懷江都如此擔心蕭徹,其他人想法也差不多,覺得怕是要惹得聖人不開心,所以不少支持其他皇子的政敵暗中開心,覺得大皇子也太認不清狀況了,這不是公然給聖人沒臉麼。
隻不過,聖人的反應卻再次出乎大家的意料,他聽得蕭徹這番話,不僅沒怒,反而笑著道,“徹兒這番話,倒沒讓朕瞧錯人,你也不必謙虛,朕雖說年歲大了,可也不瓏不瞎,知道哪些人真的是為了黎明百姓和江山社稷,哪些人又為了寶座不顧百姓死活。”
“朕的愛卿們,怎麼今兒不出聲了,先前不是吵著說要早些立儲嗎,朕現在如你們願了,怎反倒沒聲響了?”
聖人這話音一落,還真有膽大的站出來道,“臣以為,眼下最要緊的還是徹查西南海盜一事,如今已到年關,立太子可是國家大事,馬虎不得,這大典事宜繁瑣,年前怕是來不及了。”
然而,此人話音剛落,聖人卻毫不在意,開口道,“無妨,此事交由禮部負責,年後找個吉日舉行冊封典禮即可。”
聖人的意思很明確了,就是聖旨下了不會撤回,讓大家知道大皇子蕭徹就是盛朝的太子,而不是想由著有些人的意思,以時間不夠為由延後聖旨的頒發。
蕭徹這一次倒是沒有再推脫,順著聖人的意思接下聖人,接下來不免向聖人表一番衷心。
但聖人除了立太子之外,又接著下了好幾道冊封聖旨,把年過十五歲的皇子冊封為王,不僅如此,連他們的封地也都選定,而且還要求這些皇子年後擇日離京去往各自的封地,這個再次出乎大家的意料。
可以說,聖人是絕了其他皇子爭奪儲位的打算,這些人一旦離京,無召不可回來,想再做什麼手腳也難,再者,聖人如今年歲也足夠將太子培養成朝臣心甘情願扶持的儲君,到時候太子羽翼豐盈,也不怕其他皇子對他下手。
一連串的冊封砸得大家都懵了,除了給皇子們冊封之外,這次太子回京途中遇刺的護衛功臣顧賢睿也得了封賞,隻不過嘉獎顧賢睿的聖旨,在這一堆裏也顯得微不足道了。
雲歌對朝政並不是那麼在意,隻因蘇懷江在朝為官,她也想為蘇懷江分擔一二,所以會額外留意朝中消息,得知大皇子蕭徹被封為太子,她倒是對蘇懷江的感到高興,畢竟蘇懷江在大皇子心中可是大功臣,將來太子即位,蘇懷江絕對會被重用。
不過,等得知顧賢睿也被聖人嘉獎,雲歌更為開心,因為在外人眼裏的紈絝世子爺,如今也算是有功在身,尤其這個功是救剛立的太子,將來若是太子即位,顧賢睿的身份地位肯定也會水漲船高,不用依靠家中蔭蔽,他自己也能建功立業。
當然了,讓雲歌高興的除了顧賢睿被封賞之外,還有聖人特意派了禦醫專門去給顧賢睿看病,畢竟顧賢睿的身份可是定國公府的世子爺,若真的有個三長兩短,聖人也擔心會影響定國公對太子的看法,畢竟顧賢睿是因救太子受傷的。
聖人的這一通怒火,倒是發得與眾不同,至少在百姓們看來是感覺不到的,可唯獨朝中的臣子們能覺察到這明麵上的賜封,實際上是對不少人的不滿。
當然了,除了封賞,還有一些貶斥,比如閩南那邊的官員,幾乎從頭擼到底,沿途護衛不利的,地方官也是被貶的貶,調任的調任。
隻不過,這次因牽扯人員頗多,以至於連帶著其他並未卷入其中的官員,他們的差事和職位也跟著變化,任期未滿的提前被調任,旨意一發,原本安心等著過年的,不得不提前收拾行李帶著家眷前往新的地方任職,有些怕來不及的,連家屬都沒帶,原本好端端的闔家團圓,卻讓不少人家分隔兩地。
轉眼間就到了除夕,顧賢睿還未回京,不過卻再次給雲歌來了信,告訴她傷勢好了不少,而且已經在回程,雖然趕不上回來過年,但肯定能趕回來陪她過元宵。
雲歌看到顧賢睿說陪她過元宵,整個人都雀躍不已,忍不住反複摩挲著信件,開始期待顧賢睿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