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夏天從哈佛大學畢業後,林書豪曾在NBA度過一段漂泊的歲月。在一次NBA選秀上,30支球隊竟然沒有一家對他感興趣。後來雖有幸加盟勇士、火箭、尼克斯等球隊,但也很難有上場機會,由於業績不佳,他接連被勇士隊和火箭隊裁退,在他七連勝爆發之前,尼克斯球隊暗地裏想在他的合同變成保障合同前裁掉他—職業比賽就是這樣無情,他需要的隻是一個機會。
那段時期是林書豪籃球生涯的最低穀,不知道有多少次、多少人勸過他,還是放棄吧,你不可能在NBA得到一個穩定的位置,還不如去歐洲,去CBA,在那些地方,你能得到更多的上場時間、表現機會和金錢。但林書豪拒絕了,他的母親說:“打NBA是他的夢想,他還想試一試。”為此,他們放棄了很多機會,放棄了一份又一份價值上百萬美元的合同,卻一直沒有放棄夢想。
2012年2月4日,在對陣新澤西網隊時,林書豪終於爆發了。尼克斯隊幾位當家球星因故缺陣,林書豪獲得機會並“一鳴驚人”,第四節上場狂得25分……緊接著,他帶領球隊取得了七連勝,在一場比賽中,他帶領尼克斯隊戰勝了NBA天皇巨星科比·布萊恩特所在的洛杉磯湖人隊,他當天的表現讓科比黯然失色。賽後,科比也不得不對這個他不了解的華人小夥刮目相看,“享受吧。希望我們下個賽季能再次交手”。同時他還評價林書豪:“他的成功是非常棒的故事,也是對於堅持夢想和努力工作的最好證明,對聯盟裏每個人都是很好的榜樣。”
在NBA,華裔身份、黃色麵孔的林書豪備受偏見和歧視。即使到了哈佛大學,他所受到的偏見依然沒有減少。在哈佛打球時,有球迷衝他喊過“滾回中國去”“交響樂隊在校園另一頭”;到尼克斯隊後,麥迪遜廣場花園的安檢人員還經常問他是不是訓練師。“黃種人會打籃球?”這幾乎是林書豪每天都會聽到的譏諷和嘲笑,“不僅是球迷,連教練都會說—別讓那個東方小子得逞”。
即使聽到這些鄙視的話,林書豪也從不在語言上回擊。“起初很生氣,回家後不想說話。後來我知道,隻有讓自己更加強大,才是真正的回擊。”
林書豪的成功,讓人們看到了夢想的偉大力量。“我是一名亞裔美國人。我體型小,謙遜、溫和。不過我也有自己的聲音,我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我希望有一天也能夠像林書豪一樣自信地展示自己。”
奧巴馬在評價林書豪的成功時說:“林書豪的成功,是一個偉大的傳奇,它的意義遠遠超出了體育本身。”
美國教育部部長阿恩·鄧肯這樣評價他的校友和小師弟:“林書豪的故事太具有傳奇性了,我很為他感動。但對我來說,我在這當中學到的重要一課就是,這個國家乃至這個世界上的年輕人,都是值得期待的。林書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無論你是華裔還是印裔,也無論你是白人還是黑人,隻要為你的夢想能足夠努力,然後抓住機會,屬於你的時刻總會到來。”
在哈佛,像林書豪這樣為夢想拚搏的人還有很多。哈佛的學習強度大,睡眠很少,頗有幾分在“煉獄”中的感覺,但哈佛學子卻樂在其中,沒有人要求他們努力,他們為夢想自願努力。哈佛為學生營造出一種“精英氛圍”,從這裏走出了很多世界頂尖人才,也許自己或身邊的某位同學就是未來的美國總統、世界首富、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哈佛,每個人都有成為偉人的機會,這點燃了每個人渴望成為大人物的夢想。一個人有了這樣的夢想,還會不努力嗎?
在哈佛大學生王淵看來,哈佛的學生都十分“拚命”。每個人都想領先別人,在這裏,對優秀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要想不落人後,隻能通過提高效率和減少睡眠時間。每逢考試,睡眠時間就更少,一個星期睡覺的時間加起來也不過十幾個小時。”有一次,王淵的父母去學校看她,她不小心把作息時間表放在了桌上。那一天她隻睡了15分鍾,從早上7時到7時15分。媽媽看了時間表後便放聲大哭起來。在哈佛,到處可以看到睡覺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長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而旁人並不覺得稀奇。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倒頭就睡的人實在是太累了。在這種環境下,一個人很難不拚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