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也是一種學習(3 / 3)

哈佛商學院的霍華德·斯蒂文森就是一個用幽默來應對挫折的人。有一次,他因心髒驟停摔倒在了哈佛校園,差點因此長眠於哈佛的那片被精心剪過的草坪上。但他能以幽默的心態對待。“我首先想到的是,完了,我摔倒時一定弄髒了那件我最愛的西裝。而當我看到醫院裏那些用來全力搶救我的設備儀器時,我慶幸去年沒白給醫院做那麼多慈善活動。他們告訴我,在摔倒的一瞬間,我是處於無意識狀態,這麼說吧,我根本來不及對什麼事感到遺憾。”他的學生艾瑞克·賽諾威探望他時追問道:“當您可能會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您想到此生還有哪些遺憾的事?”霍華德的回答是:“沒有,我對我的一生感到滿足。”

重新出發的勇氣

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溫弗瑞在哈佛的演講中說:“世間並不存在‘失敗’,那不過是生活想讓我們換條道走走罷了。”“要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因為你的每一次經曆,尤其是你犯下的錯誤,都將幫助你、推動你更好地做自己。我突然想到某首古老讚美詩中的一句話,‘困難隻是暫時的’,我遇到的麻煩同樣會有結束的一天。然後我想,我會將這一頁翻過去,我會好起來的。”

我們可以從挫折中汲取教訓,但不要糾纏挫折的結果,而是需要將挫折這一頁翻過去,另起一行開始新的征程。

人生需要一點“執著”

一位哈佛校長在回答“哈佛最想要什麼樣的學生”這個問題時,他沉思了一會兒,回答了一個詞—“Commitment”(執著),每當他麵談報名者時,他都讓那個學生舉出一個例子,在過去的十幾年他或她“執著”地幹了什麼事。

一位曾采訪及聆聽過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講話的記者說過,他們的性格、談吐、家庭背景、領域等各有不同,但一個特點及過程是相同的:“執著”,他們不放棄地專注於他們認為有意義的事。

奧巴馬也許就憑著對人生意義追求的“執著”,從一名街頭“混混”,一路闖進這所美國的最高學府—哈佛大學。

2000年,奧巴馬已經連任了兩屆伊利諾伊州議員,他想參選美國國會議員。但是在民主黨的提名戰中,敗給了對手博比·拉什。芝加哥大學的教授回憶說,這段時間,奧巴馬看起來異常疲憊,不停地抽煙。

當時的芝加哥大學法學院院長丹尼爾·菲謝爾找到奧巴馬,委婉地告訴他“你的政治生命已經結束了”,並提供給了他終生教授的職位。這個職位的工資比他在律師事務所、美國國會議員的工資要高出很多,但是奧巴馬拒絕了。兩年後,奧巴馬決定競選國會議員,他停掉了在芝加哥大學的課程。2004年,他贏了!這時,奧巴馬正式從芝加哥大學辭職。

把目光放長遠

趙小蘭在一次對年輕學生的演講中,說起自己的一個成功經驗就是遇到讓自己失望的事,把眼光放長遠,從一個較長的時間段來看,失掉一個機會,意味著有一個更好的機遇在等著你。“當時我以為他們會任命我做交通運輸部部長,但是他們沒有任命我,當時我還挺失望的,那麼至少在這可以告訴大家一個教訓:如果你遇到了失望的事情,永遠把眼光放長遠,哪怕從目前來看這個好事沒有落到你頭上,但是你不要灰心喪氣,如果你能應對好這次沮喪,那麼從長遠來看會有更多的好機會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