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試圖讓每一個人滿意(1 / 2)

不要試圖讓每一個人滿意

哈佛大學一項調查研究證實:下屬滿意度每提高3個百分點,顧客滿意度就能提高5個百分點。人在客觀上是不可能不受情緒影響的,當一個人的情緒處於“樂起來”的狀態時,就能充分調動他的主觀能動性,以積極的姿態接受任務,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

下屬的滿意度與工作的內在質量有著一定的關聯性。在西南航空公司,隻有當前台下屬覺得自己單獨處理顧客意見不太清楚時,才會請求管理人員的幫助。在其他情況下,他們都是自主決定,或者事後向管理人員彙報。這樣,他們可以為顧客提供不可思議的服務行動。這一措施之所以能在西南航空公司取得成功,是因為下屬們在公司工作一年後,就可以通過利潤分享計劃成為公司真正的所有者。他們內心感到的“舒坦程度”與自己的判斷直接掛鉤,而這些判斷將影響公司的贏利能力。

所以領導們要想盡辦法讓下屬滿意,一般說來,下屬都希望別人因他有貢獻而歡迎他工作,而非因同情而施舍或賞給他一碗飯吃;希望接受簡單、明確而合理的指示,告訴他應做些什麼、如何去做,以及做到何種程度才算好;喜歡在他所尊敬及信任的人底下做事,不喜歡在他認為無能或看不起的人底下做事;喜歡別人承認他的工作表現及做出的貢獻,而不喜歡不管是否努力工作,是否有所貢獻,而給予相同的待遇;希望身心健康地工作下去,所以重視帶薪休假、健康檢查、醫療服務、安全措施等。

促使下屬對公司滿意的主要因素一般包括兩個方麵:一是公司提供的外在福利,如薪水、紅包、福利、舒適的工作環境等;另一個就是內部質量,即下屬的工作環境,包括下屬的挑選和開發、獎勵和認可、對服務信息的獲得、技術和工作設計。例如,某公司采用了一套先進的計算機信息處理係統,使得它的下屬可以很輕易地調用顧客的個人資料,從而為下屬對顧客的服務提供了有用的支持。

但是,不同的下屬對你所交代的工作有不同的期許,你永遠也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滿意。比如,職場新人被分配到不受重視的部門,或被安排做打雜跑腿的工作,像他們自己所說的“吃的是雜糧、幹的是雜活、做的是雜人”,而且經常代人受過,受到無端的批評、指責,缺少對他們必要的重視、指導和提攜。這是職業生涯中的最初“蘑菇期”,度過了這段時期,他們就能自主地接受陽光,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了。不能經曆那個“蘑菇期”的人,從某種程度來說也是能力上有欠缺的人,不管怎樣的下屬,先把他們趕到陰暗潮濕的叢林底層去,漸漸就會有人躥上來了,而那些表現一般的人,也會從磨煉中比較出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漸漸隨遇而安。

所以,領導們要做的就是,根據不同條件,區別對待不同的下屬,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

1.表現比較好的人。善用他的長處,用自己的實績展示自我,並用人才互補結構彌補他的短處,保證他的長處得以發揮。

2.表現一般的人。給他在他人麵前表現自己的機會,得到別人的信任和自己的心理平衡。同時也要注意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