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打探你的隱私時(1 / 1)

當別人打探你的隱私時

某茶館老板的妻子結婚兩個月就生了一個小孩,鄰居們趕來祝賀。老板的一個要好的朋友吉米也來了。他拿來了自己的禮物——紙和鉛筆,老板謝過了他,並且問:“尊敬的吉米先生,給這麼小的孩子贈送紙和筆,不太早了吧?”

“不”,吉米說,“您的小孩兒兩個月就出生了,應該是未婚先孕吧。我看再過五個月,他肯定會去上學,所以我才準備了紙和筆。”

吉米的話剛說完,全場轟然大笑,茶館老板夫婦十分尷尬。

隱私本是一個人內心深處不願被別人知道的東西,但是在人際交往中,有些人總是會有意或無意地觸及別人的隱私。不管問的人動機如何,一旦被問的人回答不好,很有可能產生一些不良的後果。那麼當你被問及隱私時該怎樣回答呢?下麵的幾種方法不妨一試。

方法一:答非所問。

菲律賓前總統科拉鬆阿基諾,在出席一次記者招待會時,記者問她有多少件旗袍禮服,科拉鬆阿基諾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所有的旗袍禮服,都是由第一流服裝設計師奧吉立德羅為我設計的。你知道嗎?她經常向我提供最新流行的服裝樣式。”

別人問數量,她卻回答是誰設計的,這樣的回答明顯屬文不對題,然而,那位記者卻知趣不再追問了。

方法二:似是而非。

有一位女名人準備與一位考古學家結婚,朋友問:“你為什麼會選擇考古學家?”她一本正經地回答:“對一個女人來說,選擇考古學家做丈夫是最明智的選擇,因為這樣一來,她就不用擔心衰老,考古學家對越古老的東西越感興趣。”

似是而非的回答往往讓那些愛探聽隱私的人無功而返,它的奇妙之處就在於聽上去你像是在回答對方的問題,盡管這並不是對方想要的答案。

方法三:繞圈子。

已逝的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生前不願把自己的體重公開,每次,當有人問他現在體重多少時,他都說:“比過去輕。”再追問他過去多重時,他說:“比現在重。”他用的是和對方繞圈子的技巧,繞來繞去,最後對方還是什麼信息也得不到。

方法四:否定問題。

著名影星孫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齡童,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記者問他:“當初談戀愛,你和於虹誰追的誰?”六小齡童回答:“到底誰追誰,有什麼重要?我們都沒有想過要‘追’對方,因為不是在賽跑,一個在前一個在後。我們是夜色中的兩顆星星,彼此對望了幾個世紀,向對方眨著眼睛,傳遞著情意。終於有一天,天旋地轉,我們就像磁石的兩極碰到一起,吸在一起了。”

六小齡童根本就沒有回答對方的問題,而是一開始就否定了對方問題的前提,即認為兩人談戀愛不一定是一方主動追另一方,隨後便對兩人的愛情做了一個浪漫、精彩的比喻。這樣既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又沒有透露自己的隱私。生活中,有人打聽隱私的時候,這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從一開始就否定對方的問題,自然也就不用按照他的提問來回答了。

方法五:直言相告。

有一位女士因公出差,在火車上和旁邊的一位看起來挺有涵養的男士交談起來。誰知,談著談著,男士突然話題一轉,問了一句:“你結婚了嗎?”

女士一聽頓時心生厭惡,於是她態度平和地對那位男士說:“先生,我聽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前半句是‘對男人不能問收入’,所以我一直沒打聽你的收入;後半句是‘對女人不能問婚否’,所以,你這個問題我是不能回答了。請你原諒!”

有時候,對方打聽你的隱私時,你可以開門見山地指出對方問話的不當,直言相告地表達自己的不滿。

如果有人用過於唐突的言辭使你受到傷害,或叫你難堪,你應該含蓄以對,或裝聾作啞、拐彎抹角、閃爍其詞,或順水推舟、轉移“視線”、答非所問,談一些完全與其問話“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用這種委婉曲折的方法反駁對手,一定會取得奇特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