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饕餮義救二凶之命,後羿彎弓洪水滔天(1 / 3)

楔子

昔天帝俊有十子,皆為陽,一直以來,他們都恪守其父為他們製定的法度秩序,每日輪流居行於天空,然而至帝堯時代的某一天,卻是十日齊出,競相嬉戲與天空之中,致使萬物焦。草木莊家都不得生長,萬民無所食。動物也多被天帝這十子炙烤而死,而有些沒有被酷熱煎熬而死的一些強大生物由於對食物的渴求,紛紛出現在世人麵前,為禍人間。其中有名的有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等,致使人間一派地獄慘景。天帝俊對此大為震怒,便派遣後羿來到人間,以解人間之禍。來到人間,後羿聽從帝堯的命令,在疇華之野誅殺了鑿齒,在凶水之上誅殺了九嬰,在青丘之澤射殺了大風,在洞庭斬殺了修蛇,在桑林擒獲封豨。同時在射殺了地上猰貐的同時,亦將天帝俊的十子中的九子誅殺了。從而十日齊出的人間禍事獲得了最終解決,天下百姓莫不高興。但是由於後羿毫不留情麵的將天帝九子誅殺,天帝對此極為憤怒,處於對喪子的哀慟,不僅永貶後羿於人間,在震怒之餘,還在人間布下了滔天洪水,以示天帝之威嚴不可侵犯,天帝之怒之不可承受。結果人們在剛剛脫離了火熱之苦的時候,還未來得及感受脫離火海的幸福時,便又處在了水深的苦難之中。

重大災禍的不斷來臨,對帝堯的人間統治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於是堯問四嶽“何人可以治水?”四嶽推薦鯀,然而堯對鯀有所疑慮,對其並不是很放心,欲讓四嶽在推薦其他人,但由於四嶽堅持,無奈之下,便任用鯀為治水之人。

麵對滔天洪水,鯀也不知道從何處著手,但處在這個過程中的他卻想出了一個圍堵洪水的辦法,不過在如何進行圍堵方麵卻是一籌莫展。這個時候他想起天帝俊有一寶貝,其名為息壤,是一種能夠自己生長,永不耗減的土壤。因此,便從天帝處盜得息壤,利用息壤圍堵滔天之洪水。可是由於喪子的天帝心中太過震怒,這場洪水根本就不是依靠圍堵便可解決。結果,鯀治水九年,依舊一無所成。後天帝知悉鯀盜息壤之事,問難於人間帝王,其時帝堯已禪位於帝舜,帝舜亦不滿於鯀九年治水不利,加之水禍在鯀的治理下,甚至呈現了愈演愈烈之態勢,便同意天帝派遣祝融將鯀誅殺於羽山。其後三年,鯀屍不化,後祝融用吳刀剖鯀屍,從屍體中飛出一條黃龍,沒入羽淵,不知所蹤。

帝舜複問求於大臣可治水之人,大臣們都說鯀之子禹可以勝任,舜亦久聞禹之賢名,因此,便任命大禹為治水大臣,以解天下洪水之禍。而大禹亦時刻銘記其父於臨死之前“一定要把大洪水治好”的囑托,懷著一種使命感,接受了這項前途難測的任務。由此,大禹便開始了他那被世人廣為傳頌的治水之旅。1.饕餮義救二凶之命,後羿彎弓洪水滔天

在民間,人們對饕餮的印象是貪吃,殘暴,相傳其最後是因為太過貪吃,竟是將自己的身軀吞食,其後活活撐死。據《三海經·北山經》中提到: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麵,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麅鴞,是食人。此處的“麅鴞”即為饕餮。而在《神異經·西荒經》中也曾提到: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麵,目在腋下,食人。這兩處對饕餮的說法中,都提到其是一種食人的凶獸。但饕餮真如書中所言嗎?

故事的開始還應當回到後羿射日之時,那個時候,因為天空中有十個太陽,所以人間凶獸齊出。然而在人間凶獸榜上赫赫有名的饕餮、窮奇、混沌和檮杌這四大凶獸卻並沒有逞凶人世間,那麼他們到底在哪裏?特別是被世人稱之為極端貪吃的凶獸饕餮,在食物缺乏的情況下,他怎麼能夠忍住腹中的饑渴,而不出現在人世間?原來,此時的他真在大荒深山中與窮奇和混沌兩大凶獸對峙著。

“大荒深山如此之貧瘠,而今更是十日齊出,此處更是艱難,如今世間已不知有幾多如我等一般的凶獸逞威,是以我們進入人世有何不可?而且在天下如此混亂的時刻,還可以向人世間展示什麼才是真正的凶獸的力量,特別是——特別是我受夠了這該死的大荒深山”,混沌對著對麵山崖上的饕餮爆戾乖張的大吼道。“就是,爾與我等還共稱‘凶獸’,實為我等之恥”站在混混沌身後的窮奇強調道。實際上,混沌和窮奇身上散發的暴戾氣息都非常濃厚,也難怪,長久的壓抑,暴戾實是在所難免。而在另一座山崖上,則另有一頭凶獸站在那裏,靜默不語,但是無論饕餮、混沌、窮奇,都深深的戒備著它,因為它的名字叫檮杌。四大凶獸彼此之間的關係並不怎麼好,彼此之間也經常發生戰爭。隨著他們之間爭鬥的不斷進行,窮奇和混沌發現他們的實力相對有些不足,因此,就結成了一個並不怎麼穩固的同盟,是以在這個大荒深山之中,便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固的三方製衡的局麵。“讓開,讓我們過去,”混沌對饕餮說道,“我們要離開這個該死的大荒深山。”“你到底讓不讓?”窮奇有些不耐的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