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謹慎地去生活(1 / 2)

自序 謹慎地去生活

依然還會有人不斷執著地探究,旅行到底能改變我們什麼?

是否獨自一個人去旅行就表示足夠勇敢了?是否我們到達了停留了,此地便能當成故鄉?是否走遠了曬黑了,在危險中化險為夷了,或是在戰勝了那些生命的極限之後,就代表我們能和這個世界對峙了?

每個人的每段旅途,都會有著不同的答案。可是,我並不想通過旅行來證明自己是一個多麼偉大而了不起的人,因為在這其中我更多地看到了自己的渺小,然後漸漸明白了什麼叫敬畏之心。

從來沒有想過,一定要走完那些如織密布的地方;沒有想過要九死一生後喘得像拉破的風箱一樣,站在某座山頂上大聲地咆哮“I’mNo.1”;也沒想過要反複去擺設和裝飾那些已經成為過往的經曆;更不想因為“背包客”這個普普通通的稱謂而成為一個自己仰望自己的人。

其實,都不是這樣。我的答案可能恰恰相反。

旅行,其實讓我更加懂得,要謹慎地去生活。

第一本書《說走就走》出版以後,有懂得營銷的朋友善意地告訴我:“從現在起你就不完全是你自己了。”他說:“你要開始學會去說一些冠冕堂皇的話,不要喜怒都放在臉上,要學會控製一些不必要的情緒;要開始學會在衣著上花些心思,不要懶;要多上節目多作宣傳,還要懂得拿捏好與記者或主持人談話的分寸,要懂得如何去炒作自己……”

然後他問:“你是怎麼想的?”

我當時手裏玩著手機,抬頭張嘴癡傻地看著他。我說:“我老在想今年是不是應該多去找些兼職來做,或者再勤奮一些多接點稿子來寫,然後才好計劃下一次是不是可以走得更久一些。”

他當時的表情讓我覺得,他一輩子都不想再跟我聊天了。

我沒有說謊,那的確是讓人焦慮的事情。

工作的收入越來越差強人意,總是不明白為什麼物價一直不停地在漲,而薪水卻能這麼堅強地保持紋絲不動。平時的稿費能真正拿到手上的也是屈指可數,大概寫過東西的人都會感同身受。實在沒有其他更加突出的能力,如果重新再拿著琴去酒吧裏唱歌,估計怕是會被人轟下台去了。

心裏始終都有一個標準:如果自己沒有能力去支撐對行走的那份熱愛,那麼就不配去旅行。

所以這種時候,我滿腦子都在想,自己還能再做些什麼才好。怎麼又會有空去花心思考慮明天該穿什麼樣的衣服,該和別人說什麼樣的話?對此一直堅決認為:喜歡我的人,哪怕我滿身泥土邋裏邋遢地出現在他麵前,他也會走過來擁抱我;不喜歡我的人,哪怕我穿得跟仙女落入凡間似的,他也不屑於多看我一眼。

我從不懷疑朋友說的這些東西會有好的一麵存在,也完全相信很多人都能輕易地辦到。也許辦到了以後,比去找十份兼職還要管用。

可我天生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你知道,這些我始終都學不會。

我甚至連陌生人叫出我名字的時候都會驚慌,手到底該放進口袋還是該拿出來,完全會失措。朋友說我是個“麵瓜”,其實我認為自己骨子裏還是一個極其害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