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怕苦,隻求見一見趙王。”柒舞啟唇簡略地答了一句,衙役搖了搖頭,垂首默許,在冊子上記上兩筆,便讓她背上包袱到內堂等候。
到了內堂裏頭,又有衙差走過來一個個檢查丫鬟們的包袱,柒舞隨身隻帶了一些粗製布料的衣裳,發飾則隻剩下一根蘭花碧玉簪,還是兩年前她的壽辰時父親送的。她隻擔心衙役覺得它值錢,找借口硬奪了去,就趁著周圍人進進出出的空檔,她將其插到發髻上,隱藏於烏發之間。
衙役頭子看著名單,又抬頭仔細打量了一番柒舞的模樣,假模假樣問道:“你要去趙王府伺候?”
“正是。”柒舞垂首而立,屏息以待對方的回應。
“嘿呦!”衙役連連搖頭,向旁邊的小卒指了指柒舞,“看她這白白淨淨、斯斯文文的樣子,到了趙王府裏,怕是要一輩子在外苑端屎端尿嘍!”見柒舞毫無所動,他又轉過頭對她道,“大爺看得起你,瞧著你水靈,不如跟著大爺,當個小妾如何?”
見那差爺笑眯眯地就要動手,柒舞忙道:“大爺您可看清楚了,我是皇家指了名發配為奴的人,您若是將我偷了去,上頭怪罪下來你如何擔當?”若換作以往,柒舞是絕不與這樣的多人說一字半句的,奈何眼下要進入趙王府才是最最要緊的事。
衙差頭子擰起眉毛稍一思量便使喚小卒道:“去去去,把這姑娘帶上馬車,趕緊送去趙王府吧!”
永樂二年,太祖皇帝以僧道衍為太子少師,複姚姓,賜名廣孝。立世子朱高熾為皇太子,封朱高煦為漢王、朱高燧為趙王。皇帝雖疼愛嫡長子,但也不舍得薄待了三皇子。
人說三皇子朱高燧雖不過弱冠之年,然在他年少時已然精於文史兵法,四年前的靖難之役到了最後關頭,建文帝軍與燕王軍於應天府內外僵持不下之時,正是那趙王喬裝入城,說服一眾將領自行大開城門,引軍入城,最終燕王朱棣兵不血刃,順利奪取王位,廢除建文年號,並冊立開過名將徐達之女徐氏為後。
如今永樂四年,趙王得封之後入住皇帝於城內親設的趙王府,距離皇城的西華門不過百步之遙。
馬車上鋪滿了稻草,一路的顛簸使得柒舞不得不緊緊抓住邊上的圍欄,路邊許多百姓來來往往,卻都毫不留意馬車駛來的動靜——新帝登基的幾年之內,東廠成立,以不實之罪捉拿舊朝百官無數,輕則撤職流放,重則株連十族。那時的應天府道上,囚犯們一車一車地被運往城門口行刑,如今一區區女子跪坐在上頭,又有何稀奇?
不到半個時辰,馬車已來到趙王府後門。來應門的是一六旬老頭,卻也是衣冠楚楚,他問道:“官爺何事?”
“官府發來的侍女,給趙王送到府上來了。”
“喲!正好缺著人手呐!正巧了待會兒宮裏來的禦醫大人要來給王妃把脈,也叫隨侍太監替這姑娘查一查,幹幹淨淨的咱們才敢收。”
“行了您!要是她有什麼毛病,您也不必知會官府了,直接處理了便是。我先回衙門了,告辭!”衙差說罷轉身就走。柒舞自行跨進門來,春寒料峭,一陣冷風鑽進薄衫襦裙之中,叫她連打寒顫。
老頭雙目已眯成一條縫,上上下下來回打量了柒舞片刻,才開口問:“你是哪兒人?叫什麼?多大了?”
“名叫柒舞,剛過十七,自小長在城中。”柒舞的語氣總是淡淡的,不喜不怒。
“看你兩手細皮嫩肉的…沒幹過苦活吧?你怎麼會被官府發配來?”
提及過往,柒舞眉心微攏,雪白的臉頰被驟起的寒風刮過,幹得幾乎要開裂了:“我爹原是跟著大官做買賣的,大官被皇上治了罪,抄了家,我爹的買賣自然也倒了,他欠了官府許多銀兩,一時承受不住便已自戕,家眷便被官府全數收了去,以此抵債。”
“口齒還真伶俐。”老頭兩手對插在袖中,佝僂著脖頸帶著柒舞向南走去,“看來是大戶人家的姑娘……但我可告訴你,在趙王府裏當差,規矩是頂頂看重的,幹活不麻利的可要倒黴!聽明白了嗎?”柒舞隻輕輕答了一聲,緊隨他走著,此院走道狹小,一邊照房裏有炊煙冒出,顯然是奴仆家丁及廚房所在。再向前便是浣衣處和花房。
原來此人是外苑管家,姓許,走過的家丁都向他鞠躬招呼“許爺”。“花房如今隻有方婆子一人了,你就先跟她學著幹,打理花花草草的不易鬧出岔子來。”
“是。多謝許爺。”
這時候迎麵跑來一侍婢,看著身上厚實精致的緞子便知是有些地位的,她提高了嗓門向許爺道:“宮裏的禦醫都到門前了,外苑的都在幹什麼呢!”柒舞聽著聲音熟悉,再定睛一看,原是敏敏!